四近代科学化运动对传统佛教的挑战(第2页)
无识的迷信与正当的信仰,两者大有区别。行政上所谓破除迷信者,系指人民之敬财神、土地、城隍及膜拜木石、狐蛇等项愚昧举动而言,在现下科学昌明时代,自当从增高人民的智识上着手破除,以促社会的进化。至于崇拜吾国之古圣先贤及正式宗教,与通常之所谓迷信,迥乎不同。在本党政纲上,原有信仰自由之规定。[55]
邰爽秋等人所积极倡导的庙产兴学运动虽然最终并没有被政府采纳和推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民政府对于寺僧界的宗教信仰活动现状非常满意,相反,中央政府对于破除宗教信仰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是有着深切的关注的。这本身就表明中央政府对待佛教及迷信活动的鲜明态度。
1929年,安徽省安庆市政筹备处也颁布了征收迷信捐训令。[56]随后各地效行的不少。1948年浙江省镇海县税务人员因征收迷信捐,还发生了捣毁龙王宫佛殿佛像法器事件。[57]可以说,向寺庙征收迷信捐虽然较直接没收寺庙要温和,但实际上对于寺僧的现实生存仍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所以常常因抗捐而发生各种纠纷。
除此而外,为直接遏制和打击佛教迷信化,各地各级政府还制定了各种具体措施。1929年,湖南省指委会就曾根据平江县指委会的意见,函请省政府颁布命令,严厉取缔僧尼的迷信营业。[58]1930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神祠存废标准》,明确指出“释氏本以超度众生,脱离苦海,实行博爱平等之旨,而轮回之说,反深中于人心”。“相演日久,数典忘祖”,“不免为世人所诟病,邪说横流,世欲益坏”。因此,应继承和发扬“我国先贤破除迷信”的优良传统,保护正当合理的信教场所,对于“流俗假宗教之名,附会伪托之神,与**祠同在取缔之列”。特别列出“在科学昌明时代”“实无存在之必要”的城隍神、“见诸佛经然并无事迹可考”的各种鬼怪和送子娘娘、财神等,均须一律废止。“凡从前之烧香拜跪冥镪牲醴等旧节,均应废除。至各地方男女进香朝山,各寺庙之抽签礼忏,设道场放焰火等陋俗,尤应特别禁止,以蕲改良风俗。”[59]由此,全国许多省市查禁**祠寺庙。天津一市查禁18座,上海市查禁54座。其中不少为僧尼和在家居士所住持的。[60]
1940年6月,国民党国民参政员傅斯年等知名人士提请“参政会议”,要求严禁邪教、迷信,以免动摇抗战心理。[61]次年,河南叶县佛教徒李荣瑞等呈请登记设立佛堂,当时的内政部认为其呈办佛堂的规则内容“近提倡迷信”,要求河南省政府“查明真相,严予取缔”。[62]1943年福建省在全省开展查禁群众神权迷信活动,据惠安县提交的工作报告表,对各祠寺宫庙中的设坛扶乩、妄造符咒及迎神赛会、普度会等迷信活动“除布告严禁外,并分立传、劝宣、制裁三种分别厉禁,以期彻底破除迷信心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3]另外,一些地方还对朝山进香中的迎神迷信活动进行了查禁。[64]
无论是庙产兴学、征收迷信捐,还是直接查禁各种迷信活动,对于近代迷信化的佛教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这说明中国佛教界如果不奋起改变迷信化恶习,使佛教恢复正信、融摄科学,以适应蓬勃开展的科学文化浪潮,迟早难免会被历史所淘汰。
[1]参见[英]渥德尔:《印度佛教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10—117、138—142页。
[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7—43页。
[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28—429页。
[4]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第83页。
[5]周叔迦:《法苑谈丛》,中国佛教协会出版,1985年,第31—32页。
[6]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9页。
[7]《张家口文史资料》,第十六辑,张家口日报社1989年版,第243—249页。
[8]贝叶:《厦门的佛经流通处》,《厦门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第103页。
[9]《狮子吼月刊》,第8、9、10期合刊,第15页。
[1ht,Buddhismiory,StanfordUyPress,1959。p。101。
[11]《长春文史资料》,第4辑,1988年,第22—23页。
[12]《张家口文史资料》,第16辑,1989年,第150—151页。
[13]《湘潭县文史》,第3辑,1988年,第266—267页。
[14]寄尘:《从寺院里改造起》,《海潮音》,第17卷第4期,第412—422页。
[15]《蒲圻文史》,第4辑,1988年,第154—155页。
[1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十二(6),卷号18295。
[17]甘悲佛:《庙产兴学运动》,《现代佛教》,第5卷第5期,1932年,第443页。
[18]D。L。卡莫迪:《妇女与世界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19]参见肖万源:《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宗教和鬼神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
[20]柴惠庭:《英国清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1页。
[21]王充:《论衡》卷二十二《订鬼篇》。
[22]参见牙含章、王友三主编:《中国无神论史》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69—670页。
[23]参见牙含章、王友三主编:《中国无神论史》下册,第758—762页。
[24]牙含章、王友三主编:《中国无神论史》,第800页。
[25]《谭嗣同集》,第214页。
[26]《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49页。
[27]《中国宗教流弊论》,《东方杂志》,第4卷第2期,1907年,第1—4页。
[28]参见肖万源:《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宗教和鬼神观》,第248—259页。
[29]《通州师范学校始建记》(1907年),《张謇全集》,第四卷,第71页。
[30]《朱执信集》(下),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