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适合农村幼儿的传统游戏有哪些(第2页)
游戏作用:锻炼腰部及背部力量,培养协作能力。
8。系系铃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组,拉开距离面对面形成对峙,两组互对儿歌:“系系铃,拉草绳,草绳开,叫你们金花银花牵过来,牵谁呀?”“让××过来吧。”被点名者就要用力冲向对方队伍,冲开者为胜,要俘虏对方一个幼儿回来,冲不开就要被对方俘虏。再由胜的一方叫阵,说儿歌第一句……依次类推。
游戏作用:培养手部抓握能力、奔跑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9。老鹰捉小鸡
游戏玩法:幼儿们依次牵住前面人的衣服,最前面的做老母鸡,另找一名幼儿做老鹰,老鹰要想法把母鸡后面所有的幼儿捉到,母鸡则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被捉到的幼儿站在一边,等下一轮游戏开始。
游戏作用:培养躲闪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10。翻绳儿(拆巧)
游戏玩法:把一根较长的毛线打个结连上,用双手撑开,双手手指分别挑出不同花样,如降落伞、面条、太阳、锯、担架等,对方要会破解相应的花样。如此两人轮流破解对方的花样,最先将花样拆散、拆乱者为输。见图2-8。
图2-8翻绳儿
游戏作用:锻炼手部动作灵活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拾子儿
游戏玩法:用5个自制小沙包(可用小石头、小砖头代替)抛起撒在地上,捡起其中一个向上抛出,落下前尽快抓起地面上的一个子,同时再接住从空中落下来的那个子,这是抓一;接着抓二、抓三、抓四。如果没有抓起该抓的数目,或者没有接住上抛的子,就算输了,由其他同伴接着玩。
游戏作用:锻炼手部动作灵活性及协调性,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12。捉蜻蜓
图2-9捉蜻蜓
游戏玩法:游戏者中的一人向前伸出手,掌心朝下,其余幼儿各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伸掌者要迅速抓住掌心中其他幼儿的手指,所以他们要尽快逃开,被抓住者与伸掌者交换,进入下一次游戏。见图2-9。
游戏作用:培养幼儿反应能力及动作敏捷性。
13。马兰开花
游戏玩法:两人面对面站好,双脚相对,互相交替踢对方伸出的脚。一般交叉踢,也可踢同一侧的脚,边踢边唱儿歌:“一个毽儿,两人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唱完游戏结束。
游戏作用:培养脚部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以及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
14。打鼓(手指游戏)
游戏玩法:将手掌向前平伸,两手心相对,边念儿歌边动相应的手指。第一句儿歌:“上打三层鼓”,双手食指向上开合三次;第二句:“下打鼓三层”,双手小指向下开合三次;第三句:“两边一齐打”,食指与小指分别向上、下同时动三下;第四句:“中间裂开缝”,中指与无名指之间裂开一条缝,两手其他手指两个一组对应并拢。
游戏作用:锻炼手指灵活性、协调性。
15。碰拐
图2-10碰拐
游戏玩法:两个幼儿分别用手抓住一只脚,用另一只脚掌握平衡在地上跳,同时用弯曲腿的膝盖去顶对方,双方膝盖互相碰撞,站不稳者弯曲的腿落下为输。见图2-10。
游戏作用:培养平衡能力、单腿跳能力、对抗能力。
传统游戏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罗列,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游戏的作用,并有意识地收集、组织传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