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壬寅东渡(第3页)
[2]《弘文学院学生退校善后始末记》,载《江苏》,第1期,1903-04-27。
[3]《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修订本),176~177页。
[4]《浙江潮》,第7期,通信,1903-09-21。
[5]《游学详纪》,载《汇报》,第392号,1902-07-09。
[6]《游学汇志》,载《选报》,第42期,1903-03-08。
[7]《大陆》,第4期,1903-03-08。
[8]《东游统计表》,载《岭东日报》,1903-12-07。
[9]《志士吴稚晖说留学东洋之便利》,载《选报》,第32期,1902-10-22。
[10]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186页。
[11]吴稚晖:《回忆蒋竹庄先生之回忆》,载《东方杂志》,第33卷,第1号,1936-01-01。
[12]《前粤督陶粤抚德奏陈广东大学堂开办情形折》,载《选报》,第30期,1902-10-02。
[13]罗家伦主编、黄季陆增订:《国父年谱》,147页,上册,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9。
[14]《蔡使要求日本警察入署拘捕学生始末记》,载《新民丛报》,第13号,1902-08-04。吴稚晖欲保送入校的9名自费生亦非由他带到日本,他们省籍各异,签到日期或四月或五月,显然不是同批到达。
[15]转录自《汇报》第392号,1902-07-09。
[16]题名录上签到时间写为廿四年五月,应为廿八年之误。胡汉民因提前归国,故表上无名。
[17]参见《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二次报告》;《演说略述》,载《汇报》,第421号,1902-10-18。
[18]《附记一则》,载《新民丛报》,第13号,1902-08-04。
[19]《尺素六千纸》,载《新民丛报》,第14号,1902-08-18。
[20]《蔡吴阋案》,载《文言报》,第7号,1902。
[21]《大陆》,第4期,1903-03-08。
[22]《胡汉民自传》,载《近代史资料》,1981(2)。
[23]《胡汉民自传》,载《近代史资料》,1981(2)。
[24]吴稚晖:《回忆蒋竹庄先生之回忆》,载《东方杂志》,第33卷,第1号,1936-01-01。
[25]《胡汉民自传》,载《近代史资料》,1981(2)。
[26]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186页。
[27]《梧州学堂之批语》,载《岭东日报》,1903-12-08。
[28]《大陆》,第4期,文苑,1903-03-08。
[29]《胡汉民自传》,载《近代史资料》,1981(2)。
[30]《大陆》,第4期,文苑,1903-03-08。
[31]由己:《题西乡南洲游猎图》,载《国民日日报》,1903-08-17。
[32]《革命先烈先进诗文选集》,第3册,1743页,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料编篡委员会编印,1965。
[33]《演说述略》,载《汇报》,第421号,190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