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职场心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职场心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原文

邻里效应

在镇压太平军的行营中,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样?”众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来,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齐拍手。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而去。曾氏问:“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听完后就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一分钟袖珍故事:财富讲义》

含英咀华

故事中的这位“后生”,一语道破曾国藩的“仁德”之心,从而赢得曾国藩的好感。不久之后便受到提携,从一个管抄写的小生一步走到了扬州盐运使的位置。

在社会心理领域,存在着一种“邻里效应”。所谓邻里效应,是指他人的行为或特征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因为“邻里”的特殊亲近心理而趋向于从众选择。文中的小生便是因为一句“曾帅是仁德”,迎合了曾国藩的心理,他们之间产生了“邻里效应”,所以曾国藩才会提拔他。

邻里效益产生的前提是让对方感受到认同感。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他人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人无论怎样都需要被肯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每个人都在追寻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往往是因为志趣、意向、爱好和观念的相似而产生的。获得了彼此认同的人,往往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较为相似,所以他们之间易于沟通并产生共鸣。

职场人士也是这样,也需要被认同。领导不仅仅是需要员工的协助,员工不仅仅是需要领导的带领,领导与员工之间更需要的是相互认同。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了邻里效应在职场中的作用,并能够轻松运用它了。即通过寻找和制造共同点来拉近关系,产生邻里效应,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经典心语

在职场上如何得到别人的认同

(1)低调为人,用心做事。

(2)学会说话,掌握技巧。

(3)抱朴守拙,诚信为人。

(4)懂的忍耐,不乱方寸。

(5)笑容相待,懂得聆听。

知识徜徉

邻里效应产生的背景

(1)情境相邻。

(2)态度、价值观相邻。

(3)社会地位相邻。

(4)情感相邻。

原文

刚上岗应多多请教别人

何佳以博士毕业生的身份来到一所高职校任教,他是满怀信心而来,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学校同事听说来了一个博士,都在观望着,想看看这个博士能搞出什么名堂来。何佳对待工作十分认真,不过,他还是发觉书本上的东西与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出入,怎么办?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照规章出牌。他自己也知道同事们都在看着他。面对这些问题,他埋头钻研了好几小时也没有一点成效。他抬头看了看办公室的同事们,他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工作效率那么高,而自己呢?转念一想,有不懂的地方就应该问,是博士又怎么样?毕竟自己是一个新人,不懂装懂才是大错特错的。

想到这里,何佳站起来,向教研组长走了过去。组长不但没有笑话他,而且还很耐心地给他解答疑惑,还告诉他,我们是一个整体,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在工作中团队协作得好,力量才大。

逐渐熟识了之后,大家在一起聊天,有一位同事开口了:“何佳,你知道吗?当你第一次站起来请教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很佩服你,因为你并没有认为自己是博士就高人一等,也正因为这样,你在大家心中印象很好。”

含英咀华

作为一个新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能给领导同事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实现这个愿望呢?首先,初入职场的新人,在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前提下,最重要的就是有效地积累工作经验,学会从“学校人”变成“职场人”,不管学历的高低,要虚心求教,也就是我们口语里经常说的“嘴勤”。面对一份全新的工作,这也不懂那也不熟悉,是很正常的事,不必惶恐,多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在工作中,作为“后辈”面对陌生的面孔,应该主动跟大家打招呼。嘴勤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在无形中就会拉近与周围同事的距离。其次,作为职场中的新人,有一大忌就是“不懂装懂”。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要肯定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它,自己找不到解决方法,就要向领导和同事请教,虚心学习。

知识徜徉

职场面试须知

(1)重视见面时的第一分钟。任何新的交流,开始一分钟后都会建立一种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2)随时保持自身形象的干净、整洁。

(3)充分展示你的自信。保证你的微笑、握手和眼神接触都有一流的质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