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校园社交积累生活人脉资本(第4页)
从此,这两个国家相互通好,和睦往来;人民也都安居乐业,享受太平。
——《六度集经》卷一《长寿王本生》
含英咀华
《长寿王的故事》让人想起另外一个故事——《宽恕比仇恨快乐》。
某天,某禅师正要开门出去时,被突然闯进来的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狠狠地撞到了身上,把他的眼镜撞碎了,还戳青了他的眼皮。而那位撞人的大汉,竟然毫无愧疚之色,还理直气壮地说:“长没长眼睛啊!戴个眼镜有什么用啊!谁叫你戴眼镜的?”禅师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大汉颇觉惊讶地问:“喂!和尚,你为什么都不生气呀?”
禅师见他颇有一点悔意,便借机开示说:“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又要生谁的气呢?生气既不能使眼镜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端,若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及恶缘,也不能把事情化解。生气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若我能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会避免相撞。或许被你这一撞就化解了一段恶缘,所以我还要感谢你帮我消除了业障呢!又怎么会生气?”
大汉听了禅师的话十分感动,他向禅师忏悔并问了许多有关佛的问题及禅师的称号,然后就若有所悟地离开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后来有一天,禅师突然接到一封挂号信,信内附有五千元钱,这些钱正是那位大汉寄的。
原来这个大汉在年轻的时候不知勤奋努力,毕业之后,在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婚后也不知善待妻子,跟妻子感情也不好,为此他十分苦恼。一天他上班时忘了拿公事包,中途又返回家去取,却发现妻子与一名男子在家中谈笑,他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把菜刀,想先杀了他们,然后自杀,以求了断。但是因为惊慌、害怕,脸上的眼镜在回头时不小心掉了下来。瞬间,他想起了禅师的教诲,使自己冷静了下来,反思了自己的过错,决定痛改前非。改过自新后,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应手了。特寄来五千元钱,感谢禅师以前的教诲和恩情,因为禅师的宽容,他才会有今天的幸福。
孔子告诫世人要“以直报怨”,《圣经》也告诫人们要学会“宽恕”。在校园生活中,我们与各种不同性格特征、气质迥异的人打交道,要想做到“智者人际”就要学会宽恕,要懂得“宽恕比仇恨更快乐”的道理。
谢镇泽在《佛经故事启示录》中也明确告知我们:凡是受到别人不公平对待的人,大概会有两种回应的办法。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是“以德报怨”。现今的学生大多都会选择前者,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很少人采取“以德报怨”,认为这是没有骨气的表现。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带来的福音是无限的。这让我想起一个发生在学校的真实故事:有个很霸道的学生在洗头时,因没有洗发水向隔壁人借未果,之后他将隔壁洗漱学生从洗澡间中拉出来,暴打一顿。校方在严处之际,受委屈学生连同家长一起替那位霸道学生求情,霸道学生为此大受感动,自后完全改变。
“人之初,性本善”是我们一直相信的定理,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善”的基因,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去启动,用善和广大的胸怀去感动他人。所以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宽容是对生命的洞悉,也许你的一份宽容挽救的就是一个生命。宽容其实是一条环环相扣的纽带,它让我们彼此相连,认清彼此,远离是非和仇恨,珍惜生命和身边的一切。佛在教诲世人时,会特别强调“宽容”,因为一个人如果懂得了“宽容”,很多怨恨也就自然而然地远离了你的心灵。“大肚(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句话既说明了一种胸襟,也道出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最后借用庄士成居士的一段话,与君共勉:“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样面对它,它就会怎样馈赠我们。学会用超然和从容的心态宽容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是最佳的人生态度。我们无法左右命运,却可以选择怎么样去面对现实。所以,当遇到不幸时,一定要学会包容、宽容。因为宽容就等于爱,爱比仇恨更伟大。世间因为有爱而变得美好。”
经典心语
与人发生不愉快时让自己冷静下来。
回顾不愉快事件的前因后果。
如果是与朋友发生不愉快,用文字代替当面语言,与朋友进行沟通。
如果是不相识的人,微笑着进行沟通,不要以责问的方式去沟通。要保持谦逊诚恳。
温馨提示
与人沟通时的禁忌
禁忌与人沟通时面部表情僵硬或是变化多端。
禁忌与人沟通时盛气凌人。
禁忌与人沟通时心不在焉。
禁忌与人沟通时夸大其词,夸夸其谈。
知识徜徉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增广贤文》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西班牙)松苏内吉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美)惠特曼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伊朗)萨迪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苏联)冈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