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筑行业常见的损伤和急救(第3页)
冻伤是机体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而形成的损伤。
处理:发生冻伤后,伤部要迅速复温,可将伤部浸泡在清洁温水中,并在5~7分钟内加温到37~42℃。冻伤的肢体宜稍抬高,以消退水肿。全身性冻伤复温后,由于全身组织和脏器均有损害,仍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肾功能损害,所以应送往医院抢救。冻伤发生后,治疗较困难,要以预防为主。在严寒下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防寒、防湿,衣着鞋袜要松紧适当并保持干燥。暴露部分宜涂油膏,减少散热,并戴口罩、手套、耳罩等。户外时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并注意营养。
14。晕厥
晕厥主要是因一时性大脑缺血而致的瞬间知觉丧失,发生原因较多。特点是突然发生,很快消失,数秒后可自动恢复。要注意与昏迷进行区别。
症状:发作前,病人一般无特殊症状,或自觉头晕、恶心,很快即感眼前发黑,全身软弱无力而倒下。此时,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细而弱,血压下降。以上情况,持续时间很短。
急救穴位:人中、合谷、内关等。
15。气体中毒及窒息
(1)进入有毒有害气体场所进行救护的人员一定要佩戴可靠的防护装备,以防救护者中毒窒息而使事故扩大。
(2)立即将中毒者抬离中毒环境,转移到通风处,取平卧位。
(3)迅速将中毒者口鼻内妨碍呼吸的黏液、血块、泥土及碎石等除去。使伤员仰头抬颌,解除舌根下坠,使呼吸道通畅。
(4)解开伤员的上衣与腰带,脱掉胶鞋,但要注意保暖。
(5)立即检查中毒人员的呼吸、心跳、脉搏和瞳孔情况。
(6)如伤员呼吸微弱或已停止,应给伤员带苏生器,有条件时可给予吸纯氧。有毒气体中毒者不能做人工呼吸。
(7)心脏停止跳动者,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8)呼吸恢复正常后,用担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治疗。
16。毒蛇咬伤中毒
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冲洗伤口、局部降温、绑扎伤肢、药物治疗、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艹”形,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但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17。地震
地震往往会在瞬间给人类、社会造成灾害。地震现场的及时抢救,不仅包括严重的压、砸、土埋窒息的救护,同时更有烧伤、中毒、触电等一系列伤害,以及挤压综合征、各种宿疾的急性发作的救护。现场处理正确得当,能明显地减轻地震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以及后遗症的发生。地震灾害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清除异物。
(2)当事人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或其他危险品,尽可能地扩大活动空间,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再被压。
(3)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要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4)保护和节约使用水和食物。
(5)包扎伤口。
(6)不要乱叫,保存体力和节约氧气,敲击求救,设法脱险。
地震躲避原则:就近选择牢固地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地点,切断危险源,避免人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