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乒乓球基本技术介绍(第2页)
(2)特点: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
(3)动作要领:抛球不宜太高;发转球时,拍面稍后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转球,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5。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技术动作。
①一般站位左半台,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外旋,直握拍手腕曲,横握拍手腕外展,使拍面方向略偏向左侧,向右上方引拍,腰部略向右转动,击球时,右臂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挥动。
②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左下方挥摆,直握拍者手腕曲,横握拍者手腕内收,腰部配合左转。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为左上旋球,击球中部向左侧下方用力摩擦为左侧下旋球。
③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方顺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2)特点: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3)动作要领: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6。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1)技术动作。
①击球前的准备(以右手持拍为例,包括站位准备,抛球引拍)。站位左半台,右脚稍前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左前方。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手腕稍内旋,使拍面几乎垂直,向左后方引拍,腰部略向左转动。迎球时右臂从左后方向右方挥动。
②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右上方挥摆。直握拍手腕伸,横握拍手腕内收,腰部配合向右转动。击球中部向右上方摩擦会发出右侧上旋球,击球中部向右侧下方用力摩擦侧面会发出右侧下旋球(图4-5-5)。
根据发球落点调整球的第一落点远近。
发球部位以前臂和手腕为主,腰部辅助。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③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右上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2)特点:右侧上(下)旋球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
(3)动作要领: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个上勾动作;发右侧下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
图4-5-5反手发球
7。下蹲发球
(1)特点:下蹲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我国运动员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使用。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选手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2)动作要领:注意抛球和挥拍击球动作的配合,掌握好击球时间;发球要有质量,发球动作要利落,以防在还未完全站起时已被对方抢攻;发下蹲右侧上、下旋球时,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挥拍路线为从左后方向右前方。拍触球中部向右侧上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为右侧下旋;发下蹲左侧上、下旋球时,站位稍平,身体基本正对球台,挥拍路线为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拍触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为左侧下旋;发左(右)侧上、下旋球时,要特别注意快速做半圆形摩擦球的动作(图4-5-6)。
图4-5-6下蹲发球
8。正手高抛发球
(1)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抛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发球速度快,冲力大,旋转变化多,着台后拐弯飞行。但高抛发球动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
(2)动作要领:抛球不要离台及身体太远;击球点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在近腰的中右处(15cm)为好;尽量加大向内摆动的幅度和弧线;发左侧上、下旋球与低抛发球相同;触球后,附加一个向右前方的回收动作,可增加对方的判断结合发右侧旋球,使球更具有威力(图4-5-7)。
图4-5-7正手高抛发球
(四)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时,要根据对方发球的位置来决定自己的站位。如果对方用正手在球台的右侧发球,站位应偏右一些,如果对方用反手或侧身在球台左方发球,站位应偏左一些。站位偏左或偏右是以回接对方发来角度较大的斜线球来考虑。站位不宜离台太近或太远。在接发球时,应该提前判断,可以根据对方的出手动作、来球弧度、身体动态对对方发球的路线、落点、力量、旋转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判断采用不同的移动和手法来接发球。
1。接急球
对上旋球,左方急球不宜移动过大,可采用侧身回接,一般用反手推挡或用反手攻回接。右方急球用正手快带、快攻借力回接。
对下旋急球,用推或攻回球时,应使拍面稍后仰以增加向上发力。用弧圈球回接时,应增加向上提拉的力量。用搓球回接时,首先向后退一些,拍面角度不宜后仰太大,击球中下部向下发力以抵消来球的前进力。
2。接下旋球
用搓球回接时,注意拍面后仰以增加向前上方的发力。用拉攻或弧圈球回接时,一定要增加向上提拉的力量。
3。左侧上(下)旋球
对左侧上旋球,一般用推、攻为宜。回球时,拍面要稍前倾,拍面所朝方向向左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左侧旋;向前下方用力要相对加大,防止球触拍时向自己右上方反弹。如用搓、削回接,除注意以上要求外,还要加大向下摩擦球的力量。用弧圈球回接要加大拍面前倾角度,多向前发力,少向上提。
对左侧下旋球,一般采用搓、削回击为宜。回球时,拍面要稍后仰,拍面所朝方向向左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左侧旋;稍向上用力,防止球触拍时向自己右下方反弹。如用推、攻回接,除注意以上要求外,还要加大向上摩擦球的力量。用弧圈球回接要注意拍面角度不宜过于前倾,多向上提拉,少向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