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第7页)
·在学前机构开展一些正规的小组活动,使儿童获得认真倾听,做出应答和学会正确行动的体验。
·请家长和高年级同学在特殊情况下,如体育课后穿衣服时,对新生给予帮助,以免他们落后。
4。帮助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入学前安排学前儿童和家长参观小学。
·儿童入学时,教师要热情接待和欢迎每一位入学儿童。
·教师要事先为儿童入学做好充分准备,熟悉每一位儿童的姓名、经历和存在的问题,为儿童安排好座位。
·通过目光接触、叫名字、个别谈话等方式,和儿童建立稳固的关系。
·教师说话语气要平缓亲切,尽量避免大声命令。
·多表扬儿童,不要让儿童受到冷落。
·在其他人特别是不熟悉的人面前要给儿童以支持,不要使儿童在生人面前难堪。
·遇到不熟悉的场面、声音、事件,要多向儿童解释,要向儿童介绍不熟悉的成人。
·在儿童遇到意外、困难或缺勤时要十分关心。
·要给儿童相互交往的机会,鼓励年龄大的儿童帮助和关心年龄小的儿童。
·教师要加强和家长合作,多向家长了解儿童的情况。
总之,环境、课程、班集体及人际关系是影响儿童经验连续性的关键因素,加强家庭、学前机构与小学的沟通,减少儿童经验的不连续性,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儿童入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适应。顺利地完成幼小过渡,以下三点是十分重要的:
①机构之间的衔接应该是平缓的、逐渐的。
②儿童接触的人、物和场所,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儿童所熟悉的。
③始终让儿童有一种安全感。
拓展阅读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本章内容的话,可以阅读下列书籍:
1。《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朱慕菊主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
3。《幼小衔接家长手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2013
4。《未来的幼儿教育》,[日]岸井勇雄著,李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朱慕菊主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3。《入学前社会适应性教育》,肖湘宁、李季湄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4。《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美]阿兰·柯林斯等著,陈家刚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学习的快乐》,[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美]厄内斯特·波伊尔著,王晓平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