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五 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及评估修正(第2页)
成长阶段
(14岁以前)这一阶段,大体上可以界定在从一个人出生到14岁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以及老师的认同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了自我的概念。
探索阶段
(15~24岁)在这一阶段,每一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个人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处于这一阶段的人,还必须根据来自各种职业选择的可靠信息来作出相应的教育决策。
确立阶段
(24~44岁)这一年龄段是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人们通常愿意(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早早地就将自己锁定在某一已经选定的职业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阶段的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理想。通常情况下,在这一阶段的人们第一次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即判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自己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和努力。
维持阶段
(45~60岁)在这一职业生涯的后期阶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保持现状和拥有这一位置上了。
下降阶段
(60岁以上)在这一阶段,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都在逐步衰退,职业生涯接近尾声。许多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前景:接受权力和责任减少的现实,学会接受一种新角色,学会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再接下去,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退休,这时,人们所面临选择就是如何去打发原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
3。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1)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既能使员工了解自身长处和短处,养成对环境和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习惯,又可以使员工合理计划、分配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提高技能。这都有利于强化环境把握和困难控制能力。
(2)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
良好的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可以帮助个人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选择,将各分离的事件结合联系,服务于职业目标,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它更能考虑职业生活同个人追求、家庭目标等其他生活目标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两面为难的困境。
(3)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工作的最初目的可能仅仅是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差事,进而追求的可能是财富、地位和名望。职业计划和职业管理对职业目标的多次提炼可以使工作目的超越财富和地位之上,追求更高层次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
二、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格式与内容
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扉页、目录和正文。
(一)扉页
1。标题
包括规划者的姓名、规划年限,如“XXX大学毕业后五年计划”。
2。个人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校、院系、电话、电子邮件等。
3。时间
包括规划的起始日期、终止日期、年龄跨度、撰写时间。
(二)目录
为了阅读方便,将正文部分的内容提炼后列出来。
(三)正文
需要包含“引言、自我分析、环境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结束语”七个部分的内容。其中,自我探索、环境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和评估调整是职业生涯规划书的重点内容。
1。引言
阐述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以及社会的意义;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
个人的职业方向即在规划的年限期间选择什么职业。总体目标是指当前可以预见的最长远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关键在于选择职业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在规划书的开端部分将职业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凸显出来,因为这是规划的核心与主题,是为了便于后续阅读中能够依据此核心主题对实施方案进行对照、检查和修订。
2。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的内容有很多,而与职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每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对过去的职业生涯作总结,依据个人背景材料,对自己的能力、潜力进行自省和测评,关注自我与职业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并明确自己的预期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