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职业规划实现的策略及职业发展技巧(第4页)
评估可以参照各类短期、中期预定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而行。一般来说,任何形式的评估都可以归结为自我素质和行为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判断,分析自己现值,特别是注意以下四项内容,找出偏差所在,并做出修正。
1。抓住最重要的内容。在我们的评估过程中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两个关键的目标和最主要的策略方案进行追踪。在职业生涯的某一阶段,1年、2年内,或者3年、5年内,总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的,你完全可以通过优先排序,重点评估那些可能达到这个核心目标的主要策略执行的效果。
2。分离出最新的需求。针对变化了的内外环境,要善于发掘最新的趋势和影响。俗话说“跟上形势”,对于新的变化和需求,什么样的策略才是最有效而且最有新意的。
3。找到突破方向。有时候,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将使整个局面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想一想,先前规划中的策略方案,哪一条对于目标的达成应该有突破性的影响?达到了吗?为什么没达到?如何寻求新的突破?
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应该达到下列目的: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有待改进;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订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以合适的方式答复那些给予反馈的人,并表示感谢;实施你的行动计划,确保你能取得显著的进步和职业成就。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不断地反省修正职业生涯目标,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同时可以作为下一轮规划的参考依据。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标准
有的人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定义就是事业的成功,为了事业可以牺牲健康和家庭。有的人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定义是职业生涯成为个人事务和家庭生活保证的基础,即如果能起到基础的保证作用,就视为职业生涯的成功。有的人认为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才是职业生涯真正的成功。
如何全面评价职业生涯?按照人际关系范围,将职业生涯是否成功的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家庭评价、组织评价和社会评价四类评价体系,见下表。如果一个人能在这四类体系中都得到肯定的评价,则其职业生涯成功无疑。
表3-3-3职业生涯成功的全面评价
一个人职业生涯能否取得成功,需要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但最根本的,还是个人素质与努力的结果。
高度概括和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我们欲获取职业成功,个人必须具备的决定性的基本要素或条件是:信心、目标、行动。
1。信心。要想做一个成功者,首先要一心想成为成功者,明白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一定要有坚定的意识和信念,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2。目标。确定总目标,又确定达到总目标的步步为营的具体目标。人生意义在于追求一个目标,人生就是不断打破现状,追求超越。一个人的职业人生尤其如此,必须瞄准顶峰目标,步步攀登,定可抵达巅峰。
(1)积极主动,坚持不懈,保证旺盛**。不能坐等成功,必须付出极大努力和汗水,始终充满信心和热情,锲而不舍,积极主动争取成功,脚踏实地采取可行步骤去发现,去把握,去争取,甚至去创造。
(2)适应形势与环境,不断有所创新。客观形势与环境,是个人职业成功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个人面对经济政治形势、政策制度等大环境自然无能为力,应当适应环境要求与变化,以自己的想法、新的生活、新的活动作为催化剂,继续个人的职业成长。与此同时,对自己周围的小环境,变不利为有利。
(3)把握机遇,有助于职业成功。在职业人生中,一般会出现几次转折关头或几次大的考验,这正是争取个人职业成功的机遇,要善于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发现和挖掘机遇。
(4)有超前眼光。要有远见,有预见力,如果比别人早一步行动,就先占了主动。
(5)善于利用时间。学会时间管理,要使自己在限的时间内发挥更大的价值。
四、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实现职业目标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求职择业的层次及职业目标实现的有效保证;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就得按照就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德才兼备的统一体。要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如信誉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时间观念等。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优秀道德品质,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丢弃不正确的思想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新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科学与人文素养
文化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它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具有广泛的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用人单位在考核、选择毕业生时,比以前更加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所以,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必须注重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什么是知识分子的优势——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缺少这三个方面,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需要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重视文理渗透。即学理、工、农、医的大学生也要具有人文利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而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学生也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第一,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现在高校在教学计划中普遍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的比重,且着重增加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人文社科课程,要处理好主要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关系,有计划地学习一些跨学科知识,有精力的还可以学第二专业,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触类旁通。
第二,积极参加人文教育的讲座,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第三,通过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如参加文化艺术节、读书报告会、演讲、辩论赛、摄影、艺术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景点建设等等,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得到高尚的精神激励和文化熏陶,同时对培养自己的表达交流、组织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心也很有帮助。
第四,认识和培养自己的特长及兴趣,这就需要在大学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如果想从事开拓性的科技工作,就要在学习科技基础知识方面学得宽一些、牢固一些。如果想在管理组织能力上有特长,那就要学一些管理经济、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身心素质训练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拥有健康的人生是拥有成功人生的前提。唯有健康的人才有精力发展事业,也才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果实。现在的健康理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们不能再狭隘地理解健康的概念。作为青年学生,也不能倚仗自己年轻,劳累过度,娱乐无度,其结果必然是“秋后算账”。走向健康之路,要认识自己的体质,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注意均衡营养,积极参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必要的休闲,学会有规律地生活。与此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强化自我心理调节,必要时可主动寻求心理援助,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的锤炼和充实机会,主动适应变化的世界。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