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23岁婴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第1页)
第三课2~3岁婴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2岁以后,一直到入学以前,是学前儿童掌握口语的基本阶段。他们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较前一阶段有明显的进步,他们开始逐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他们开始逐步用语言与人交往,语言成了这一阶段婴儿社会交往和思维的一种工具。
一、初步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2~2岁半)
这一阶段,婴儿在运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显著进步,能用3~5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来与人交谈。他们和人们的对话变得更加自由与顺畅,同时他们也开始用比较完整的句子与人交往,并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
(一)语言发展特点
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2~3岁是婴儿词汇量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婴儿能理解的词汇达到900多个,词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也日益接近成人用词的含义。词的概括性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有些词(如树、花等)已能理解为代表一类事物的词,除了能叫出自己家里附近的树和花以外,在外面已能主动说出他们所熟悉的树和花的名字。对某些词汇在理解上还具有直接性和表面性。
2。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
由于婴儿发音器官逐渐成熟,在发音方面的困难日渐减少。发唇音已基本没有困难,但凡是需要舌头参与的音(舌尖、舌面、舌根等音),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尤以舌尖音突出,如“zh、ch、sh、r”等,少数极个别的婴儿发“g、k、h、u、e”等音也有困难。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
在婴儿所使用的句子中,简单句占大多数,占90%左右,复合句占10%左右。简单句句型较多,主要有主谓结构和主谓补结构两种类型。婴儿使用的复合句大多是不完全复句,是省略连词的简单句的组合。句子的含词量也在不断增多。婴儿在25~27个月大时开始出现了三词句,28~30个月大时出现了四词句,有个别的婴儿还出现了五词句、六词句。这个阶段的婴儿虽然在使用句子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但表达水平仍然不高,尚处在情境语言阶段,说话时多用些不连贯的短句,辅以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这种情境性语言,对于不熟悉情况的人来说,往往是难以理解的。
4。疑问句逐渐增多
2岁左右是婴儿疑问句的主要产生期。2岁4个月到3岁是婴儿疑问句的快速发展期。2岁出现反复问句(吗、呢、吧、什么等),Who(谁,2岁出现),How(如何,怎么,2岁2个月出现),Where(什么地点,2岁3个月出现),What(什么,2岁3个月出现),When(什么时候,2岁4个月出现),Why(为什么,2岁4个月出现)。这6个“W”是婴儿疑问句的主要表现形式。
疑问句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问是儿童与社会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途径。儿童利用提问获取各种必需的信息帮助;成人通过儿童对问题的回答来把握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而言,儿童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和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能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和理解用什么方式提出的问题,都标志着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到了何种水平。疑问句的出现可以逐渐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搜索和重组知识经验,表述自我的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5。语言常常使用接尾策略
接尾策略是婴儿使用语言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即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语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2岁半,3岁左右消失。如成人问“吃了没有?”(刚吃完饭)回答“没有”。成人问:“快收拾好玩具,跟妈妈去玩,好不好?”(婴儿立刻站起,丢掉玩具,一副要出去的样子)可听到的回答却是“不好”。这些答话与情境的不合和前后矛盾,就是婴儿的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二)语言教育活动
1。让婴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成人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的点滴资源,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成人可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园等地,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景物,在玩的过程中教幼儿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勇于交谈。有时,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动物、植物谈话,这样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孩子的大脑中有了内容,自然会流露出想说的欲望,同时也为幼儿的想象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1)多看。要有计划地带领婴儿直接观察、直接接触外界事物,积累感性经验,还可以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知识。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2)多听。培养婴儿注意倾听的能力,是发展他们口语的先决条件。婴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能够听得准确、听得懂,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可以让婴儿听录音故事,听成人讲故事,邀请同伴进行简单交谈,相互倾听。还可以让婴儿听各种声音,如乐器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雷声、雨声……),动物的叫声,生活中的声音(起油锅声、打桩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鸣笛声……)等,听后让婴儿模仿、想象。
(3)多说。给婴儿创设说的环境,利用一切环境和机会随时随地地与婴儿进行交谈。成人应该尽量使交谈气氛轻松、自由,让婴儿说得无拘无束,这不仅有利于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婴儿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成人应注意给每个婴儿提供说的机会,让他们都得到发展。
(4)多练:婴儿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教会他们说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必须让婴儿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
2。鼓励婴儿同伴之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
2岁以后的婴儿常常会出现同伴相互间的语言模仿。1岁半的婴儿进托儿所时,除了哭叫以外,基本没有什么说话的声音,而2岁以后的婴儿则不同,他们午睡起床后会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的相互模仿,有的呼唤同伴,有的小声念儿歌,有的要求老师帮助,也有的向同伴或老师讲述某个问题,在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中表现出积极说话的态度。同伴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教师应该提倡和鼓励婴儿这种积极说话的态度,为其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因为说话和其他技能一样,需要有许多自由实践的机会。
3。随时随地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
日常生活是婴儿学习语言的基本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丰富词汇,发展口语,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婴儿接触到的词句都是与具体的事物、动作同时出现的,即物与动作、词与句,总是同时作用于婴儿的视觉和动觉,对婴儿来讲凡是形象具体的事物,都比较便于建立音与义之间的联系,易于理解和掌握。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的、反复出现的,这样易于加深婴儿的印象和理解。因为所有的词、句都不是听一听、讲一讲就能掌握的,而是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词义,做到正确使用。成人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婴儿进行语言培养。例如,在穿衣时,教婴儿正确说出各种衣服的名称;在盥洗时,教婴儿说出盥洗用具、五官和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在散步时,主动向婴儿介绍所见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时丰富其有关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