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早期阅读活动概述(第2页)
集体阅读活动是指学前儿童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我国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有别于其他文化情境中的早期阅读教育,特别是有别于西方国家有关早期阅读的个别化或小组化的学习要求,这是由我国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情境决定的。
基于早期阅读教育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了对集体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和研究,越来越多的一线幼儿教师开始关注如何创建多元的阅读环境、如何使用多元的阅读材料、如何建立有针对性的阅读评价指标、如何拓展阅读指导策略、如何建立集体阅读教学模式等实践问题。近些年来,幼儿园集体阅读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很快,在培养学前儿童自主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区角阅读活动
与集体阅读活动相比,区角阅读活动更强调儿童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自主个体阅读。儿童在阅读区角可以自由选择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也可以自主从事与图书阅读有关的活动,如自制(画)图书、与同伴交谈图书内容等。阅读区一般设在活动室中光线充足的地方,图书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定时更换。近年来,随着幼儿园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建立了专门的阅读区,这些阅读区往往布置得温馨、舒适,很受幼儿欢迎。幼儿园中的区角阅读活动为儿童获取图书、阅读图书搭建了一个平台,有助于培养儿童对图书的兴趣。
四、早期阅读文本的选择
早期阅读依赖于阅读媒介,最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媒介就是图画书。以图为主或图文并茂的图画书是低幼儿童阅读的首选读物。
(一)什么是图画书
图画书(PictureBook)在日本和我国台湾被称为绘本。关于图画书的定义一直没有准确、公认的说法,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学者松局直曾将之定义为一种特定的少儿读物形式。在这种读物中,文和图之间有着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仅通过文字或仅通过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即文字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同一个主题。国内图画书研究者彭懿认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
在图画书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由此可见,图画书的构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图画是图画书叙述的主要媒介。这些由线条、形状、颜色、画技、风格等特性汇合成的一幅幅图画作品,在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与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叙述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图画书中,图画并不是文字的补充或点缀,而是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其次,图画书中的图画必须具有连贯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构图,书中的图画必须根据叙述的需要来安排,表现出序列性、连贯性与逻辑性,使得一个不认字的学前儿童通过看图画也能读懂书的大意。英国儿童文学研究者李利安·H。史密斯女士在《儿童文学论》中用一个例子来形象地解释什么是图画书:一个男孩和弟弟坐在一起看维廉·尼克尔松的《聪明的彼尔》。哥哥对弟弟说:“托米,你不认识字也没有关系,只要挨页儿翻,看画就能明白故事。”
在国外,图画书的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了,各种各样的图画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读者,直到今天,一些经典图画书如《逃家小兔》《母鸡萝丝去散步》《爱心树》《小蓝和小黄》《好饿的毛毛虫》《猜猜我有多爱你》等还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深受家长、幼儿教师尤其是学前儿童的喜爱。我国的图画书出版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正在迅速崛起,可供学前儿童选择的图画书种类越来越丰富。
(二)什么是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图画书
由于市场的趋利性质,当前低幼读物市场中的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是早期阅读活动质量的保证。优秀的图画书,既是幼儿爱上阅读的保证,也是开展早期阅读教学的理想途径。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图画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图画色彩鲜艳、信息丰富
研究表明,儿童对颜色的敏感度是最早发育的后天能力之一。图画的颜色缤纷多彩,主人公形象生动可爱,背景细节丰富,夸张变形有趣而适当,能引起儿童极大的兴趣。同时,图画当中丰富的细节,也为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观察能力、预测能力等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图画与文字要高度对应
尽管很多儿童读物当中都有图画,但是由于画面的内容和文字关系不大甚至相互矛盾、二者位置不恰当或图画数量太少,很多读物的图画并不能承载、传达故事的主要内容。优秀的图画书应该做到每一段文字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图画、充分体现该段文字的内容,两者紧密呼应,充分帮助幼儿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学习文字。
3。字体大小、文本长度适宜
字体过小容易导致阅读时眼睛疲劳,而且满篇密密麻麻的字也会让幼儿产生畏惧的情绪。因此,文字的大小以及文本的篇幅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而且,幼儿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篇幅太长的文本不适合用于幼儿园中的集体阅读活动。
4。图画书的内容要有一定启发性
图画书要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情节生动有趣,**迭起,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
比如,托班和小班应选择故事情节简单、配有短句或词汇的单页单幅的图书,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家庭生活以及各种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图书,如《拔萝卜》《小铃铛》等;中班儿童的想象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一般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可以为他们选择情节较为复杂、画面之间关联较明显的单页多幅图书,内容可以是情节紧张、具有较丰富的动作性的动物故事,也可以是有鲜明的善、恶、报应结局的内容,如《小猴出海》《小猫上公园》等;大班可以选择那些常用字多、独体字较多的单页单幅图书,可适当培养儿童的识字兴趣,如《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等。
五、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及教育目标
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合适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阅读的意识与技能。早期阅读活动的意义在于帮助儿童萌发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获得观察、体验有关书面语言的读写经验,从而逐步尝试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书面语言,形成有益于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为成长为一名爱读书的自主阅读者奠定基础。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前图书阅读活动、前识字活动、前书写活动。之所以都加上“前”字,是为了与儿童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后的正式的、大量的、系统的书面语言学习相区别。
(一)前图书阅读活动
通过亲子共读、自制小书、朗读故事、幼儿园集体阅读等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对书本和阅读的兴趣,了解图书的一般知识,掌握翻阅图书的经验,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图书中蕴涵的简单的逻辑关系,为正式阅读做好准备。为了帮助儿童成为未来的流畅阅读者,在前图书阅读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阅读策略的预备能力。例如,阅读图书时反思的策略、预期的策略、质疑的策略、假设的策略等。
(二)前识字活动
通过引导儿童有意识地关注在日常生活不同场景中接触的各种文字、标志等符号,培养儿童对汉字特征及汉字构成规律的敏感性,了解文字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能轻松地辨识和掌握特定环境中的印刷文字,喜欢辨认各种有一定意义的标志,乐于探索不同文字和标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为正式识字做好准备。
(三)前书写活动
前书写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用笔或者其他书写替代物,通过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等形式,用图形和文字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及构建前书写经验的游戏和学习活动。它可以是幼儿自发产生、自主进行的游戏活动,也可以是在成人的引导下进行的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儿童涂涂画画、书写类似汉字的笔画或部件等活动培养儿童从喜欢用笔在纸上涂画到觉察汉字字形特征,逐步尝试书写简单的数字、字母或汉字,为正式书写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种活动主要提供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活动情境,让儿童在一种积极投入、满怀兴趣的条件下进行自然而然的探索学习,这些活动不以儿童究竟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为衡量活动成效的标准,只要儿童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并从中有所受益,比如爱上了阅读、喜欢指读认识的汉字、指着一个什么都不像的符号说“这就是我的名字”等,我们就可以认为早期阅读活动促进了儿童的发展,并且这些活动必定会对他们今后正式的书面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围绕早期阅读三个方面内容,早期阅读活动的教育目标可以分成四个发展阶段[1](节选):
续表
以上所展示的四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可供幼儿园中2~6岁的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所采用,但是每一个阶段的区别,并非绝对的年龄差别,教师需根据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经验和实际水平来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组织相适应的早期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