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课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概述(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日常集体交谈

与个别谈话相比,日常集体谈话的话题更自由,可以同时有多个话题,形式更活泼,可以是师生间的谈话,也可以是同伴间的谈话或是师生、同伴间的讨论等。这种谈话也遵循着“自由参加”的原则,儿童可以参加谈话活动,也可以从事其他活动。例如,在每日散步时,教师可以就园内的花草树木或其他的环境变化与儿童进行交谈和讨论。教师可以问:“滑梯旁新添的轮胎秋千可以怎么玩?你们猜一猜是谁把它搬到这儿来的?我们要怎样爱护轮胎秋千……”通过这样的日常集体谈话,教师既可以经常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二)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这类活动是教师制订一定的计划和教育活动方案,依据事先确定的话题,有目的地组织儿童进行。谈话的话题可以各式各样,凡是儿童熟悉的或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都可以选择。这些题目可由教师拟定,在大班也可以请儿童参与拟定。主要话题有:

我喜欢的……(人物、动物、玩具、图书、衣服等)。

我和周围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及同伴等)。

我和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春节、三八妇女节等)。

我参加的一些活动(春游、参观、访问、旅游、探亲访友等)。

周围环境的变化(花草树木、建筑物、道路、居住环境等)。

由于这类活动需要事先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因此,在指导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每个儿童都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第二,要增加儿童语言交往的密集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儿童自己说,还要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谈,与教师交谈,在交谈中学习他人有用的经验,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由于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对儿童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及言语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不太适合在小班初期开展此活动,可以从小班下学期开始进行。

(三)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讨论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活动形式。说其特殊,是由于它在话题形式、语言交往和教师的指导方面都有开放性的特点。

讨论活动的话题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问题,讨论所涉及的事物应与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相符合,但对儿童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例如,讨论的话题是“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这个话题可以让儿童自由想象,随意发挥,没有固定的答案。

讨论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语言交往活动。在讨论中,儿童可以就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充分的语言交往。儿童既要清晰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要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并进行分析、反驳或接纳,从而使语言交往延续下去。这种语言交往对象可以是一一对应的,也可以是在小群体中进行。可见,讨论活动对儿童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一般在大班适合开展这项活动。

教师的指导态度要开放。与讨论的问题相对应,教师对儿童提出的看法也应采用开放的态度,不要一味地从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儿童的某些看法是否合理。教师要将指导的重点转向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而对儿童的某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想法则应采取接纳与鼓励的态度。例如,一个儿童说:“人不会飞是由于人没有翅膀,但人可以从小天使那儿借到一双翅膀,这样就可以像小鸟一样飞在高高的蓝天上了。”这样的答案教师不但要接受,还要在评议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引导其他儿童要像这个孩子一样,勇于创新、富于想象,并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述出来。

五、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目标

(一)谈话认知方面的目标

第一,知道倾听在谈话中的意义、作用,知道倾听他人的谈话内容。

第二,知道与他人交谈时要围绕话题谈话不跑题,并且知道围绕中心话题不断扩展谈话内容。

第三,知道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基本规则,并知道在谈话中运用这些基本规则进行交谈。

(二)谈话能力技能方面的目标

第一,能够倾听他人的谈话,并能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

第二,能够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会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第三,能在适当的场合主动热情地运用基本的交谈规则与他人进行交谈。

(三)谈话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

第一,乐意和同伴、老师及他人用普通话进行交谈。

第二,积极与他人交谈,乐意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第三,在谈话活动中能主动倾听别人谈话的愿望、态度和习惯。

第四,有礼貌地认真倾听他人说话,乐意根据谈话主题陈述自己的意见或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五,主动用适合自己角色的语言、自觉地运用听说轮换等基本的交谈规则、方式进行交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