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大学生涯规划管理(第2页)
大学里首先要有自学的能力。
怎么自学呢?首先要制订一个自学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要全面,既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条件,又要全面考虑自己所学科目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掌握程度,要真正的适用自己才是可行的计划;自学主要是利用自己的自由学习时间,比如说一天中学校没排课的时间,早晨起床后上课前的这段时间,上晚自习的时间,还有就是周末、节假日的时间。什么时候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候休息,都要安排好。计划可以分长期计划、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可以是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甚至整个大学的学习计划,短期计划则可以是一天的学习计划、一个星期的学习计划。当然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吃饭、睡觉、娱乐等活动时间,不能把生活规律打乱,如果这样就违背我们的初衷了。不过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计划制订后就要坚决执行,那样才能真正自学到东西。
当然,所有的知识不可能完全靠自学,我们不能忽视老师的力量,即课堂45分钟的作用。如何好好抓住这45分钟呢?这就需要我们发挥自主精神,不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从小,老师就要求我们课前要预习,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要及时复习。这三个过程在大学里一样需要,可以说更加需要。大学老师上课一般都是跳跃性地讲,我们如果没有在上课前预习,就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听不懂他在讲什么,甚至讲到哪一页的内容也许都会找不到。课前预习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但却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上课前,熟悉一下课程的基本内容,如果这节课是讲第五章,那么把这一章快速浏览一遍,大体知道每节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当然也可以找些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看看,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上课听讲的时候才不会不知老师所云。接下来就是听课了。听课是我们与老师进行情感、知识、信息交流的活动,在听课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心到、眼到、手到”,还要明确自己到底要听什么。在听课中,要抓住课程的主要内容,明白什么是重点,而且还要跟着老师去寻找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整理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听课的时候要注意记笔记,当然不是把老师说的、写的都记下来,而是要把重点、难点记下来。有些难点一时半会弄不懂,就需要等到课后复习的时候,找资料、问老师,一定要把所有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课后通过做习题,查阅相关资料,与老师交流,来巩固课堂所学。
“态度决定一切”。端正的学习态度在大学学习中也很重要。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指以积极的、认真的、上进的态度来面对学习。这跟逃课并不矛盾。如果我们抱着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交代的课题、论文不去做不去写,考试时遵循“六十分万岁”,甚至还舞弊作假,在学习上稍微遭受点挫折就自暴自弃,这样的态度在大学里是无法学到知识的,毕业时可能一无所有,只剩一具空躯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才能促使自己学好专业。有些同学可能对本专业并不喜欢,如果在不能转专业的情况下,只能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去发觉所学专业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有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女生,学的是新闻专业,她觉得自己将来根本没法在这个需要胆量、需要口才的行业混,但是转专业又不现实,所以她只能接受,努力从中寻求适合自己的东西。第二个学期,这个专业开了摄影课,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摄影,而且对光、影特别敏感。于是,她如饥似渴地跟着老师学习摄影,连带的对新闻学其他的课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她拿着自己厚厚的一叠摄影作品去了一家大报社应聘,凭着扎实的摄影功底以及对新闻理论的理解,她被那家报社接受了。
任何时候,勤奋学习都是学习的好途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旧的知识还没消化,新的知识又出来了。要想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学习,唯有勤奋刻苦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通过勤奋而得。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爱迪生的成功是“1%的灵感+99%的勤奋”而得,爱因斯坦则说他的成功是由艰苦的劳动加正确的方法再加少说空话而得。不管你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离开了勤奋,终将碌碌无为;如果你天资并不好,只要你能勤奋努力,你一样能成功。“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无不说明了勤奋才是成功的保证。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劳逸结合。“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同样的,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死读书,读死书,都不是我们要去做的。当一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后,约上几个同学,去打场球赛,或者和几位姐妹在学校里散散步,也可以一个人听听音乐,让心放轻松,才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件枯燥乏味的事,从而更加爱上学习。
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在大学里才算真正学会了学习。
(四)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也在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互联网来查询最新最快的信息,学习最先进的知识。一个不懂得利用互联网学习的人,已经落于时代的后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虽然大家每天都在接触网络,但是对什么是互联网,可能还是会说不明白。有人曾做了个很形象的说明:互联网就是高速公路,网站就是连接各高速公路的城区,电脑就是汽车,人就是司机,信息就是南来北往的货物。
互联网的英文Ier”即“交互的”,“”即“网络”,顾名思义,I即计算机交互网络,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的含义,虽然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一般来说I的定义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ICPIP协议簇的国际互联网络;I是一个网络用户的团体,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壮大出力;I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在互联网里,我们可以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互联网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善于利用这一资源,对我们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互联网学习,我们占有主动权。我们知道需要通过互联网知道什么、寻找什么,目的也很明确,方便快捷。互联网里有很多学科的最前沿的研究,有很多无法从老师、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而这些,只要我们愿意学,就可以无条件地去吸取。互联网让很多没条件进学校的人获得了学习的平台,给那些渴望提升的人提供了营养。在互联网里,我们可以自由地学习、娱乐。
要想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学习与人交流,有一个前提条件不可少,那就是我们至少应该对计算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这种了解并不是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了解所有的硬件、软件知识,而是对一些在学习中必须用到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说能比较快的打字,不管是用什么输入法,作为一个大学生,打字的时候不要像是乌龟在键盘上爬;基本的搜索查找知识要懂得;能熟练使用一些办公软件,如Word、Powerpoint、Excel等,高深点的还应该懂得一些简单的网页制作知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走出社会,不仅要有专业技能,也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否则在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就待不长。小林学的是中文专业,大学毕业后应聘一家大型企业的文员,待遇挺不错,可是试用期一过,小林就被炒了。原因是,作为一名文员,她连最基本的电脑知识都不熟练。领导让她打一份一千多字的文件,她在键盘上敲了一个小时才搞定,让她用Excel制个表格,她捣弄了半天,最后还是请教同事才做好;让她上互联网上搜一些有关的信息,却只搜到一些不搭题的东西。上司问她在大学里是否接触过电脑,她说接触过,不过大多数时候是聊聊天,打打牌,学校开的计算机课也只是选修课,所以对计算机不是很重视。
是的,在大学里,如果我们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那么就算我们大一、大二的时候开了计算机课程,老师在课堂上也是给我们讲一些比较浅显的东西,只是带我们入门,要想深入,还是得自己去钻研,去在实践中学习。其实,很多大学生都开始配置电脑,只是有几个人的电脑是用来学习的呢?玩游戏、看影碟,似乎成了电脑的主要功能。如果你想将来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那么,从现在开始,把你电脑里的游戏软件卸载,装一些实用性的软件吧,把桌上的那一沓沓影碟收进抽屉里,去买几本计算机方面的书来看看吧。
那些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熟练的人,有时候也会碰到难题。毕竟,要利用互联网学习或者研究,也不是件很简单的事。就拿搜索来说吧,有时候,方法使用不当,想搜的东西怎么也搜不到,那也只能干着急。在这里介绍几条搜索技巧。
(1)阅读搜索网站的搜索指南。不同的搜索引擎有很多的选项,搜索的技巧也取决于我们选用的搜索引擎。
(2)如果进行多项条件的搜索,要注意使用的布尔逻辑类型。比如,我们要搜索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Web搜索引擎上可以组合成:质量+温度,采用逻辑AND。
(3)可以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中搜索。
(4)有时候搜索的结果太多,或者得不到相关的结果,可以进行相关领域搜索、添加概念单词,一些引擎支持在现有的搜索结果中再次搜索。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AND(+),连接合适的项,这样每一项都出现在搜索结果中。如果搜索项是个语句,用引号把它括起来,如“全球变暖”。
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的人,其知识面都比较广,而且学习主动性比较强,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我们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可以发布我们拥有的信息,为互联网的发展出一点力,例如把自己写的学科论文发布到网上去,把自己对生活对学习的感悟发布。现在很多同学都在写博客,那也是我们通过互联网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别人可以通过博客与我们交流,很多东西也可以从别人的博客里得到。有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拥有自己的博客,这些博客一般都是公开的,在他们的博客里,对一些学术上、专业上的论述也比较系统,思想的火花就在字里行间闪现。
另外,注册一个专业领域的BBS,参与论坛的各种讨论,可以在不同的观点里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如果你是个某方面的高手,在这样的论坛里,可谓是如鱼得水,可以大展身手。
由于互联网自身的局限性,也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存在于其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自觉性,不访问那些不健康的网站,也不发布不健康的信息,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受益者,我们也有义务维护互联网空间的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