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巩固阶段(第4页)
2。到一年级教室里听一节课,进一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3。与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交流。
4。回幼儿园后交流分享并整理相关资料,为下一阶段的活动做准备。
活动五:课间十分钟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内容,建立初步的时间意识。
2。尝试自己制订计划、调整计划、完成计划。
3。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前期开展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使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制作计划表的材料,前期“幼小衔接”内容的墙面支持,铃鼓一个。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课间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2。难点:在制订计划的技能上,幼儿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准备的材料要有层次性,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活动过程
1。利用主题活动墙面,回顾我们了解的小学生的生活。
2。讨论:小学生的一天和我们的一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们最喜欢小学生一天里的什么活动?由此引出课间十分钟。
3。讨论:课间十分钟都可以进行哪些活动?
4。幼儿自己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
5。模拟体验活动:课间十分钟。
6。体验完之后,幼儿自己对照计划表来检查:完成了哪些内容?没有完成哪些内容?为什么?
7。自由讨论,教师利用图表的形式和幼儿一起整理:课间十分钟必须进行哪些活动?适宜做什么游戏?如何更好地安排课间十分钟的活动?
活动六: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一、活动目标
1。分析、比较发现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增强比较、概括能力。
2。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特征,布局完整。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参观小学的见闻、经历。
2。物质准备:纸,笔。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对小学和幼儿园的照片及图片进行比较,同时让幼儿互相说一说、比一比:幼儿园和小学的哪些地方不一样。
2。幼儿比较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提示性的词语,以便最后对不同点进行分类、归纳。
3。教师归纳的时候一定要对应地说:幼儿园里有早饭,小学里没有早饭;幼儿园厕所的门上没有“男”和“女”字,小学厕所的门上有“男”和“女”字。
4。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绘画表达出这些不同点,在幼儿绘画时教师还要提醒幼儿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来画。
5。教师让幼儿给大家讲讲自己画的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点。
活动七:没有人喜欢我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结交新朋友的方法。
2。通过与客人老师交朋友的体验,能大胆与人交往,感受交朋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