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问题四 怎样走进熊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个别儿童教育方法(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附:

幼儿园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对策[2]

在幼儿园里,突发性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往往这些突发性的事故都是由于大人小小的疏忽造成的,要知道,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给幼儿造成伤害。

一、老师、家长的疏忽

1。幼儿在晨检时衣袋中的利器未及时收去或是家长在送幼儿进班级后给了幼儿。例:有一次我带幼儿到楼下晨间活动时,发现大班的吴家祥边下楼边拿着一把小刀在楼梯的扶手上敲,我马上制止了他,没收了他的小刀,并问他为什么身上会有小刀,他说是他奶奶买给他的,他知道晨检时会被收走,所以让奶奶在晨检后再偷偷拿给他。

2。家长没有准确填写幼儿服药记录,造成保健医生给幼儿服药时,不能很好地核对姓名与剂量。很多家长因为赶着去上班,没有跟保健医生讲清楚,胡乱填了几下放下药就走了。

3。递剪刀给幼儿时尖的方向对着幼儿,这样可能会刺伤幼儿。应教幼儿怎样使用剪刀。

4。热水瓶放在幼儿能碰到的地方。幼儿园很少会有热水瓶,这个事故通常在家中发生,所以家长们应该注意这一点。

5。送开水、送饭的路线是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

6。幼儿午睡时,教师擅自离开或打瞌睡、干私活。

7。教师胸前戴了别针或指甲留得太长。有的教师爱漂亮,却没考虑到这会不会扎伤幼儿。

8。活动前未检查运动器械及活动场地的平整和场地有无不安全障碍物。

9。活动前未检查幼儿的衣着、鞋带。

10。每次活动前后及老师交接班时没有及时清点幼儿人数。

11。幼儿园的大门没有及时关,导致幼儿私自跑出幼儿园。

12。课桌椅上的钉子松动脱落,没有及时修理。

13。建筑物转角处及家具棱角尖硬。

14。女孩身上的装饰物(如手链上的小铃铛之类的东西)易入口鼻耳。例:班上来了个插班生巧云,我在介绍新朋友时讲过大家要一起玩做好朋友,结果当天晚上接到了巧云妈妈的电话,说她回家一直哭着说耳朵痛,结果带到医院检查,发现有一粒小珠子在耳朵里,还好取出来了,巧云说那颗小珠子是雅真给她的。怎么会有小珠子呢?保健医生早上也没发现谁带了珠子。第二天,我问了雅真才知道她的珠子是衣服上扯下来的,分给了新朋友,巧云没地方放就放到耳朵里,结果拿不出来了,也不敢跟老师和家长讲。

15。换完接送卡后,家长只顾自己聊天,让幼儿自己玩。例:有一次小班非凡的妈妈在与老师换完接送卡后,就让非凡去玩滑梯,自己则和其他的家长聊起来了,非凡玩了一会儿看不到妈妈,着急了以为妈妈先回去了,就边哭边向门口跑去,门卫以为是小孩跟家长闹脾气跑开了,所以也没去在意,过了一会儿,有个家长过来问:“怎么会有一个小孩在路上哭啊?叫他上来找老师他也不要。”我听了后赶紧去看,结果看到非凡一个人跑了很远,我跑过去抱他回到幼儿园时,看到他妈妈还在和其他家长聊天。

16。幼儿的鞋不合脚。幼儿长得快,所以衣服鞋子每年都得换,有的家长希望孩子的衣物能穿久一点,所以都会买大一点的,但幼儿穿了大的鞋子,走路就会经常跌倒。

17。女孩子头上的卡子。有的女孩子爱美,头发留得很长,家长会在孩子头上别很多卡子,但是她们常常忽略卡子上有无螺丝、是否尖锐、是否会弄伤幼儿。

18。将幼儿落在已开消毒灯的寝室里。保育员为了赶时间没有检查寝室里是否还有人,就开了消毒灯。

19。电源插头太低,电线老化。一般幼儿园的电源插头都会设在一米五以上的高度。

20。蚊蝇药、消毒液没存放好,可能被幼儿拿来玩。

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幼儿园的教养员还是家长们,都应该时刻注意幼儿身边可能会发生的事故。除了要避免让幼儿受到意外伤害外,还应教会幼儿自我保护。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幼儿顺利成长,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二、防范与对等

(一)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幼儿往往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他们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有的家长给幼儿订下了清规戒律,不许做这做那,但不给幼儿做进一步的解释,幼儿不知道不许做的理由,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他们出于好奇或逆反心理,会继续做一些危险尝试。所以,家长若要真正说服幼儿,就应该常向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幼儿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并讲清原因。例如:要求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父母不在家时不轻易开门让陌生人进门;不带小刀等危险物品上幼儿园……通过这些教育使幼儿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限制是对自己的爱护,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家长应注意让幼儿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不要事无巨细,处处为他们扫除障碍,使幼儿养成依赖心理。例如:可以让幼儿学习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吃饭时自己剔骨头。家长还应多创设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幼儿拿不到玩具时,家长不要急于帮他把玩具拿到手,而应引导幼儿先自己想办法拿;若经过努力还拿不到时,再礼貌地请别人帮忙,逐渐使幼儿在劳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改变,“高楼综合征”普遍存在,很多家长不愿意带幼儿到户外去活动,永远都待在小小的套房里,幼儿缺少了锻炼的机会。我们时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关在套房里的一些体弱、内向的幼儿活动时常会被碰撞;而平时比较好动、顽皮、身体健壮的幼儿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体弱的幼儿因为平时缺乏活动,所以遇到危险时反应慢,灵活性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顽皮、健壮的孩子因为有了很好的锻炼所以动作灵活,遇到危险时反应快,能采取自救方法,因而受伤害就小。可见,增强幼儿的体能是提高幼儿自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平时,家长应多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幼儿的体质。时间和空间也应该合理安排、动静交替协调搭配体育活动,以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他们灵敏、协调的动作,从而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

(四)培养幼儿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

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这些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如知道随季节和温度的变化增减衣服;二是对突如其来事件的灵活处理,幼儿有时候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处理一些较危险的情况,这就需要成人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自救技能。如玩耍时不小心擦破皮应马上请求他人帮助;在商店和父母走散了,可找商店的叔叔、阿姨或警察帮忙等。总之,家长应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想出各种自救方法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

[1]资料来源:龙游县实验幼儿园网站《探讨教师对幼儿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科学程序》,作者严利华。

[2]资料来源:道客巴巴网站《幼儿园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对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