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3 职业咨询(第2页)
这种模式重视了解咨询服务对象或来谈者的生长发展史,重视对其诊断和个案分析。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还注意咨询人员与来谈者双方的合作,注意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信息和援助。必要时,便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出建议。威廉森(E。G。Williamson)是该派的重要代表。通过长期实践,他把职业咨询的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1)分析。通过主观和客观的方法,搜集和分析咨询服务对象的态度、兴趣、家庭背景、学历和能力倾向等。
(2)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来整理、概括得到的资料,突出咨询服务对象的主要特点。
(3)诊断。将咨询服务对象的个人情况与职业因素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
(4)预见。以诊断结果为基础进行预测,帮助咨询服务对象选择行动方案或调整职业计划。
(5)磋商。向咨询服务对象解答有关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其了解自身,了解职业和择业准则等就服务对象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共同进行商量。
(6)重复。当新问题出现时,重复上述五个步骤。
2。来谈者中心咨询模式
该咨询模式的假设前提为:来谈者或咨询服务对象如果能够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求职择业等所遇到的问题,不会把所有的问题带到咨询人员这里来。因此,这一派的咨询人员特别强调在咨询过程中双方能相互理解、相互接受,要求形成一种和谐的交往气氛。他们还认为,主动向咨询服务对象提供职业信息的必要性不大。因而在进行职业咨询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只有咨询服务对象主动提出要求时,才向他们提供职业信息。
(2)咨询人员不能用职业信息来操纵和影响咨询服务对象做决定,但应鼓励他们从各种出版物、用人单位、在业人员那里获得职业信息,以便增加其责任感和发挥其创造精神。
(3)在咨询过程中,允许咨询服务对象抒发对某种职业的感受,并针对这些感受进行“治疗性”开导。总的说来,这种咨询模式重视的是来谈者或来访者当时的情绪,当时提出的问题,不重视其他有关情况的了解,不重视诊断和提出具体建议。于是,仅局限于这种咨询模式,整个咨询过程没有一定程序,便会成为一种较简单的双方交谈、讨论的过程。
3。心理动力咨询模式
这种模式以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人的心理动机、需要和潜在的职业欲望,强调咨询人员要找出咨询服务对象做出决策的根源,即他们是根据哪样的内在动机来做决定的,而不仅仅分析一般的兴趣、态度等因素。待找到这种内在根源后,再用各种手段进行测试与诊断,了解他们的各种素质特性。在要求个体与职业高度一致的前提下,建议咨询服务对象应选择何种职业。
4。发展咨询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咨询人员根据咨询服务对象过去和现在的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将意味着什么,即从发展的角度预测服务对象将来可以采取何种行动去求职择业等。该派认为,人既有理性,又有情感。咨询人员要为咨询服务对象提供表现这两个方面的机会。比如,可以向他们提出“我认为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对我自己这种类型的人我怎么看”,“我喜欢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我的价值观和需要是什么”,“满足我的价值观、需要、兴趣等出路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再让他们回答这些问题。等其充分表现后,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
5。行为主义咨询模式
这种模式看重咨询服务对象的反应敏感性,学习心理,注重分析他们对环境的反应,以此来确定他们的意向和强项;进而就是了解和分析咨询服务对象的行为弱点;然后建议他们在行为上应怎样扬长避短,还应学得哪些知识技能及别的东西,并引导服务对象自己去解决求职择业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去实现职业目标。
6。折中主义咨询模式
在实施职业咨询的过程中应采用何种模式,运用哪些方式、方法,这一派主张不拘一格。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取各派之所长,以便让职业咨询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该派主张咨询人员除了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该让来谈者探究自身,评价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等之外,还应给予其他方面的帮助和引导。而要做到这一切,多方面了解咨询服务对象,进行诊断、预测和提出建议等,均不可缺少。
四、职业咨询的效果及其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职业咨询的效果取决于职业规划师的人才测评技术与职业规划经验。这二者不可偏废,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和根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结果。称职的职业咨询师必须既掌握科学高效的人才测评技术,又拥有丰富全面的职业规划经验,否则你的咨询就达不到令咨客满意的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检验人才、技术、科学的唯一标准。
衡量职业咨询是否成功的标准:
1。测评正确到位
这是基础,知人方能善助。咨询师必须精确地测准咨客的人才素质全貌,尤其是咨客的特别才干与素质结构,切不能泛泛而谈、模棱两可,猛听得面面俱到、头头是道,细思量笼统空调、谁都能套。而是必须确切具体言言中的,使咨客真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先生”的钦敬之感,心悦诚服当然愿聆指教。
2。规划精湛实用
这是核心。面对同一个社会现实,不同的人才自然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职业规划,这才真正实事求是。咨询师为咨询所作的设计建议,必须根据对方最主要的优势特长与弱点欠缺辩证研考,面对当前的社会需求与发展趋势,规划出最适合其发展的事业领域、自身角色和步骤举措,使咨客感到确是为他量身定制,充分感兴趣,有信心也有决心做成功。而不能天花乱坠,空中楼阁,听起来一团高兴,做起来一筹莫展,或者将信将疑,白费资金。
3。跟踪反馈良好
这是效益。咨客—咨询师—社会,作为职业咨询的三要素,其效益是密切相关的,赢则全赢,输则全输。咨客越是收到良效,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就越得到促进,作为中间环节的咨询师的积极调节作用就越能彰显。因此,职业咨询必须有负责到底的跟踪服务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形成“咨询—实践—反馈—再咨询—再实践—再反馈”的良性机制。一方面,咨询师并非神仙,对社会的形势和咨客的未来遭遇能先知先觉,所以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万能,而是必须根据形势与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咨询师的水平也是在不断提高的,通过实践锻炼,咨询师的功夫也日益完善高明更有预见性。我国古代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典范例——诸葛亮为刘备所设计的《隆中对》证明了此点,而当今众多咨询师在实务中的各显神通也说明了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