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 职业生涯理论(第4页)
阶段4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正确或错误的决定基于对各种影响因素做更复杂的考虑。学生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自我的成分在决策过程中是和其他外因一起加以考虑的。他们的认知发展在这一个阶段还无法完全地承担起决定的责任。辅导人员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协助学生排列各种考虑因素的先后次序。
(3)相对关系期
个体的发展到了这个时期有较大而明显的波动,外在各种因素对个人的影响力逐渐消退,个人内在的主宰能力逐渐增加。举例来说,个体的制控信念由外控发展到内控,认识到生涯决定的成功或失败应该归因于自己。在前面的二元关系与多元关系时期,学校的教师、辅导人员、家长以及其他权威人物的意见足以左右个人决定方向,到了这一个阶段,个人决策的重心转移到自己。由于分析能力的增强,个人已能够以较客观的态度接纳及处理不同的信息。对于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也能够进一步分析有利与不利的因素,及其对未来角色的影响。在预期决定献身于某种职业的时候,能够综合各种复杂的因素,同时也能对决定的结果负起责任。
阶段5
这是一个探索和执行的阶段。在整个生涯决定的过程中,自我成了最主要的推动者。和阶段4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已知道将决策的过程“剪裁”得更适合自己的需要。辅导人员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不再是一言九鼎的权威角色,而是知识与经验的来源。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并且有系统地检视不同的决策方案。
阶段6
个体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会对前阶段各种决策方案的悬而未决感到厌烦。学生能了解解决这种烦躁不安的策略并作抉择,然而,他们的认知发展又未成熟到足以决定投身于某项事业。因此严格他说,这个阶段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阶段,主要原因是个体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建立自我和职业生涯的联结关系;第二,选择任何职业生涯方向的后果将会如何;第三,独自面对各种不同承诺所要承担的责任。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咨询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协助他们顺利进行这一思考过程。
(4)相对关系承诺期
在这个时期个人开始承担在生涯抉择过程中日益增加的责任感,同时,不仅能够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也能将不同的因素综合到自己的决定框架内。他们认识到,选择一个职业,是个人对自我的承诺。最重要的是个体在这个时期找到了一个立足点,能整合个人的价值、目的与同一性(Identity),这个立足点个人特点非常重,而且与职业生涯有关。生涯的认同与自我的认同至此结合在一起。
阶段7
在这个阶段可以体验到自我与生涯角色的整合。初期会因受到角色的限制而惧怕,后期则能体会到“角色是自己界定的”。这种认识会进一步肯定自我与职业生涯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扮演自己的角色。
阶段8
这是一个收获的阶段,可能是一个愉快的结果,也可能是一个不愉快的结果;可能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也可能是意料之外的结果。不论结果如何,都具有挑战的意味:对自我重新定义或延续现有的承诺。会肯定“我是谁”、“我到底相信什么”、“我该如何作为”,“我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同时也会遭遇到新的挑战。这一阶段的个体能体验到生命中较高层次的整合过程。
阶段9
这个阶段显示出个人自我独特角色的进一步扩展。个体能清楚而肯定地知道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如何去影响周围的事物。这种认知包括了自己对别人的影响,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影响。
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也会不断寻求新的方式,采取新的行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挑战与自我冒险,以求潜能的充分发挥。换句话说,他们对于新的事物、新的挑战、新的行为方式都会显示出高度的兴趣,乐于尝试。这有别于盲目的冒险,个人对潜在的有利因素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有较清楚的把握,能在行动上自我节制,应对自如。
3。辅导策略
由此可见,生涯辅导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体对生涯发展各时期的认知,并以当前的时期和阶段为基准,提供一些挑战与支持,从而促使个体向下一个时期和阶段发展。
除了参考上述各阶段所提及的辅导人员的角色和作用外,辅导人员可以用下列方式增进发展。
(1)对于处于二元关系期的个体
①辅导个体寻求更多不同方向的信息,以突破“对与错”的二分观点。
②充分运用测验,以引导个体思考不同的解释方式及各种可能的选择途径。
(2)对处于多元关系期或相对关系期的个体
①辅导的重点是对各种因素的解释方式及各种可能的抉择途径。
②协助个体解决互有冲突的信息,进行自我澄清工作,以确定抉择历程中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顺序,并以此作为个人负责及承诺的依据。
(3)对处于相对关系期和相对关系承诺期的个体
①协助个体整合职业自我和个体自我。
②协助个体扮演在职业生涯中将会承担的独特角色。
4。评论
(1)优点
①克内菲尔坎姆和斯列皮兹的生涯认知模式,虽然仍有许多有待探讨之处,但为生涯发展理论及生涯咨询工作找到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开创性的。
②认知发展模式的观点对于生涯发展历程中的认知因素有深入的探讨,可以弥补舒伯生涯发展论在个体认知发展上的不足。
(2)局限性
①生涯辅导理论中,克内非尔坎姆和斯列皮兹的认知发展论提出的时间较短,虽然有了理论模式的架构,但仍需以大样本及纵向研究来验证这个架构的合理性。
②该理论尚需在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进一步验证九个质变项与发展时期的变化情形,并加以明确化;第二,编制有效、可靠的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发展时期;第三,根据模式框架,发展有效的辅导方案。
八、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产生于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沙因(Edgar。H。S)教授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该理论是从对该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研究中演绎成的。斯隆商学院的44名MBA毕业生,自愿接受沙因教授长达12年的职业生涯研究,包括面谈、跟踪调查、公司调查、人才测评、问卷等多种方式,最终分析总结出了职业锚(又称职业定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