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 职业生涯的管理(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8。竞争意识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效率优先、优胜劣汰以及适者生存是市场通行的原则。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在优胜劣汰的职场竞争环境里,个人必须增强自己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个人必须具有竞争意识,懂得竞争艺术,才能保证职业成长。别出心裁、声东击西、先声夺人、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丢卒保车、化险为夷等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在职业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职业竞争也促使个人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市场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

五、职业成长的外在表现

1。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是职业成长的最直接的反映,也是比较容易进行科学测量的职业成长内容。职业技能水平是衡量一个劳动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在一个职业群体或职业岗位上,谁的技能好、谁的技能差,是很容易被区别开来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会成为业务骨干,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会受到组织的重用,会拿到更多的薪水和奖金等,这些都是职业成功者的标志。

随着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会不断提高,工作业绩会不断见长,个人的能力和作用会逐步得到组织或群体的承认和尊重,职业成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2。人格完善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每种人格都有不容侵犯的尊严,也都有需要完善的空间。职业成长中的人格完善过程,实质是由自由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的契机是职业规范对劳动者的要求。一个人由不受限制的自由人,进入到有诸多限制的职场环境,这就意味着必然要放弃许多个性化的东西,而要接受许多社会化的东西,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劳动者,否则便无法在职业环境中生存。这就涉及个人需要调整、改变和完善个人人格的问题。比如,原来我行我素、桀骜不驯的个性,会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逐渐养成自觉遵守契约和规范的习惯,会在团结协作精神的感召下,转变为善于了解和尊重别人的个性等。这都是人格完善的具体体现,虽然无法测量其完善程度,却也是别人能够看到或感受得到的人格蜕变。显然多这种人格的成熟与完善是职业成长的重要成果。

3。职位晋升

由于职业具有层级性,每种职业都设有不同层次或级别的职位系列,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级序列。这个序列是组织设置的,并要求不同的职位要与不同的职业能力相匹配,同时与劳动者的责、权、利相挂钩。这表明,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实际就是个人在职场上的职业地位。由低到高的职位晋升路线,自然也成为职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每个职业系列里都有特定的职位晋升途径。

所以,尽管职位晋升并不是自己决定的,而且晋升的级别和数量也都有限,个人对权力和责任的可控能力也不一样,但是作为职业成长的最直观反映,职位晋升是事业有成的标志。要成长、成才、成功,就不能讲无为而治,不能隐退禅让,更不能满足于才美不外现,而必须靠进取心和竞争力,通过创造突出的业绩,实现职位的不断晋升。这是职业成长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有时候水到渠成地自然解决了,有时候非要争取才有效。当然,那些不喜欢职位晋升的人,同样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职业成长的满足。

4。薪金增加

薪金是雇主对劳动者付出的补偿和回报,同时也代表对劳动者贡献的肯定和褒奖。在按劳计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下,个人的贡献与所得是成正比的。贡献越大,薪水和奖金越高;贡献越小,薪水和奖金越少。所以,衡量一个人在单位或职业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薪金的多少就可以得出结论。

不仅如此,薪金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家庭生活及公共生活的质量。职业报酬并不只是金钱那么简单,它与个人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息息相关,自然也是职业成长状况的客观反映。剔除单位效益因素和政策因素,正常情况下,薪金增减的幅度和频率,是反映个人职业成长快慢好坏的晴雨表:工资比别人涨得快,奖金比别人分得多,说明职业成长比别人好;反之,则说明职业成长比别人差。因此,把薪金增加作为职业成长的评价依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5。声誉提高

这也是一条常见的职业成长标志,集中地表现在那些在本职工作岗位作出突出业绩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社会声誉得到显著提高,以此向世人昭示了职业成长的累累硕果。

六、职业成长的基本模式

由于个人的情况、社会职业的种类及性质的差异,使得每个人在职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反映在职业成长的模式上,必然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可能有统一的成长模式。但是,粗略地做个分类,有以下3种模式。

1。爱岗敬业式

爱岗敬业式的职业成长方式是最普通、也是人们认可的首要方式。也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方式。虽然个人有自主择业的权利,但是大多数人仍希望过这种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活,不愿轻易改变职业生活的轨道。所以,很多普通劳动者,他们一开始并不一定喜欢所从事的工作,但是他们试着让自己稳定下来,慢慢适应职业环境和工作方式,在日积月累的职业生活中,逐步让自己从新手变成老手、从一般职员变成业务骨干。当工作变成了个人生活一部分的时候,他们便开始喜爱和享受所从事的职业生活了,并在兢兢业业的工作中,不断增长才干,不断为组织和社会作出贡献,职业成长也变成顺其自然了。

爱岗敬业式的职业成长模式并不是逃避职业的竞争和创新,相反,他们因为热爱和珍惜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也会激发出很高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其最大的特点是脚踏实地,勤劳实干,在实践中磨炼特长,在工作中锻炼成长。

2。职业流动式

当今是崇尚自主自由的时代,随着择业用人的市场化,人员流动和职业转换的频率也在加快,职场中不稳定性的增加,成为现代人和现代组织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事实上,除了一些因主客观原因下岗改行的被动职业生活变故外,越来越多的主动跳槽、改行现象已是大势所趋。我们把那种通过跳来跳去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转换行为,称为“职业流动”式职业成长方式。

职业流动是一种变化性极大的职业成长方式,靠的是智慧,玩的是刺激,这种方式应该归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成长方式,也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走的职业成长道路。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从业者所学专业对口或不对口,并不是职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决定职业成长的是人的个性与职业特征是否相适应。尤其是很多人长期在一个地方从事一种工作,天长日久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工作出现倦怠,工作热情减退,也不容易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了。然而,换一种职业、岗位和单位,就会有了新鲜感,习惯的心理、行为将有所改观,这就有利于在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就会实现跳跃式的超常规的职业成长。

社会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也使个人职业能力的发生着变化,还有社会需要、组织调整、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变化,随时可能会造成人与职业的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恰恰是职业主客体矛盾的反映,自然影响到个人才能的发挥和职业活动效能,表现出限制个人职业成长的进程。不难看出,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适时换位,及时调换自己的职业岗位、领域或单位了,从不利于自己成长的岗位、领域或单位,调换到自我认为适合自己成长的岗位、领域或单位,通过职业流动式来实现职业成长。

3。自我创业式

自我创业式成长与上述两种职业成长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是建立在其他组织或个人搭建的职业活动平台上,而是自己开辟一条职业成长道路,在自我创建的职业生活舞台上实现自我职业成长。劳动者不是选择给别人打工,而是选择自己当老板,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通过创办符合社会需求的企业,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的职业素质和社会价值从中得到体现和提升。

显然,这种自我创业的职业成长方式,是当代社会最具挑战性的职业成长方式。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智慧,还能最直接地反映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都把自主创业作为职业成长方式的优先选择。比如,利用掌握的专业技术创办科技公司、与人合伙开办特许加盟连锁店,或者干脆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等等。

当然,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艰险。因此创业者必须量力而行,不仅要有敢于冒风险的勇气和信心,还要有创新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具有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创业能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