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3 职业咨询(第1页)
5。3职业咨询
一、职业咨询的概念
所谓职业咨询(Careerg)就是指包括求职、就业、创业指导、人才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相关业务的人力资源开发咨询服务。
二、职业咨询的理论系统构成
1。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即基础理论部分。诸如“职业咨询”、“就业准备”和“职业意识”等概念,关于社会职业的意义,职业咨询的原则等理论,编于这一部分。该部分是人们了解职业咨询,进而可能实施这项工作的基础。
2。职业咨询方法的学说
关于职业咨询方法的学说或理论,即职业咨询的方法论。职业咨询的方法是指导者为了让被咨询者达到就业、升学和改业的目标,或在任职中得以发展而采用的各种手段、选用的行为方式及活动途径。职业咨询的方法论便是关于这些手段、方式及途径的学说或理论。而了解及掌握职业咨询的方法论,实为有效、合理地运用其方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3。职业咨询的理论模型
职业咨询指导理论可以划分为职业选择理论、职业与生涯发展理论两大类。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的人格类型论到博尔丁的心理动力论、萨帕的职业选择发展论等,为职业咨询指导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当前,指导职业咨询基本理论,主要有人格与环境类型理论、工作调整理论、职业自我效能理论。
①人格与环境类型理论
人格与环境类型理论是霍兰于1959年提出的。霍兰的理论指出人格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的类型,他们分别是: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进取型和常规型。相应的,环境和人格一样,也可分为这六种类型。人寻求的是能发挥自己知识技能,并展示自身态度与价值、与自己相适应的职业环境;人一般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类型的职业道路,不同的人格类型有集中于不同职业群的倾向,即人格类型与环境类型是一种对应的匹配关系。
②工作调整理论
工作调整理论是对人格与环境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它承认人格与环境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的是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看问题。该理论认为,工作取决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要求个人用一定的技术完成具体的任务;个人则要求环境为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优先的工作条件作出补偿;环境与个人之间必须保持一种相互满足的作用关系,这种满足程度可称为一致性。工作调整就是达到并保持这种一致性的过程,可以通过个人的人格类型与工作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来预测工作调整的主要标志任职期限的长短。该理论认为,对工作的不满意感在于工作历程中个人没有得到充分的强化,以致个人的职业需要远远得不到满足。
③职业自我效能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起,Hackett和Betz(1981,1983)开始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来研究职业领域中的问题,“职业自我效能”一词也应运而生。职业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职业自我效能概念实质反映的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职业的相关任务或行为的能力的知觉,或对达成职业行为目标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它是一种介乎于个体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中介因素:不但具有动机的行为驱动性质,又具有认知性质,是个体的主观感受、知觉、信心或信念。它影响着个体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职业坚持性、职业成就等,在个体的职业行为中至关重要。即使个体具备从事某个职业的能力,其他条件也都具备了,但如果个体觉得自己不能成功地完成该活动,他也可能不会选择该职业;或在从事该职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
④职业咨询的理论学说史
这个部分能够充分地反映出职业咨询理论及方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反映出不同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更好地掌握、运用职业咨询的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方法,也必须较系统地了解这个部分。
从实施职业咨询工作需要的角度来看,其理论系统还可以分为:
①社会职业方面的理论
社会职业方面的理论包括职业的概念、特性、社会分工与职业的关系、职业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职业结构及其变迁等内容。
②个人及个性方面的理论
个人及个性方面的理论,是指关于个人的身体状况、个性心理特征,个人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论述。
③职业生涯方面的理论
职业生涯方面的理论是指从职业准备期到职业活动结束时的理论阐述,即人的职业生涯方面的理论。
④职业咨询与辅导及教育的理论
职业咨询与辅导及教育的理论是核心理论,在上述理论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其他的几个部分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三、职业咨询模式
1。指导咨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