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 2 就业信息收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通过政府网站提供就业服务,建立统一的政府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可以起到拓宽就业渠道,减少求职人员的盲目流动,提高就业组织、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作用。由于是专业性就业指导机构,其所收集的用人信息量大,内容全面,有的还包括单位概况。但由于汇集的是全国、全省市区的信息,涉及范围广,所花时间长,又经过汇总编辑成册发送,因而其信息在时效性方面较低,求职者在选择使用时需进行核准。

目前社会上兴起的一些就业中介机构,有不少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由于国家在这方面暂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进行有效规范,其所提供的就业信息求职者需认真鉴别、谨慎使用。

3。新闻媒体

随着求职者就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就业信息的发布和使用也越来越具有商业色彩,很多用人单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时效性较高的媒体来发布就业信息。一些用人单位更是自己编印单位简介及需求信息的专业小报,向高校广为发送。很多地方人才交流机构也常利用这一方式公布本地区的人才需求信息,求职者可从这些渠道及时获取就业信息。

4。直接获取信息

有很多求职者四处参加双选会议,直接在会场上获取就业信息,或直接到用人单位自荐,这是一种直接面对单位收集就业信息的方法,一般来说要付出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较重的经济负担,不便普遍采用,但一旦有机会,则有很高的签约率。

5。社会关系

人际间的互相联系是交流各种信息的纽带,求职者要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收集就业信息。

校友是一个重要的就业信息源,建立与往届校友的这种信息联系应成为医学院校在求职者就业方面的一项长期工作,医学求职者的就业相比其他专业来说比较专一,主要在医疗卫生系统,求职者就业时要汇集的也就是医疗卫生系统的就业信息。因此校友提供就业信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有重要价值。另外,亲朋好友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很广,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就业信息来源,在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求职者就业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有时亲朋好友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对求职者就业具有决定性作用。

6。网络

作为一种全新的就业信息来源,网络以其简便、快捷正显示出它独有的优越性。教育部求职者就业信息网、北京市、上海市等地求职者就业信息网已相继开通,为求职者就业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有很多用人单位通过就业信息网站发布需求信息,也有很多的双选会议信息由网络提供,求职者可通过网络了解这些信息,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及时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实现网上就业。各种就业信息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通过这些网站,求职者可将自己的资料以产品广告形式向社会发布,这也是一种收集就业信息的方式,它将求职者从被动的收集就业信息到主动收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开创意义。

四、就业信息的收集方法及原则

1。收集方法一般分为三种

(1)全方位搜集法。把与你的专业有关联的就业信息统统搜集起来,再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筛选,以备使用。这种方法获取的就业信息广泛,选择的余地大,但较浪费时间和精力。

(2)定方向搜集法。根据自己选定的职业方向和求职的行业范围来搜集相关的信息。这种方法以个人的专业方向、能力倾向和兴趣特长为依据,便于找到更适合自己特点、更能发挥作用的职业和单位。需要注意的是,当你选定的职业方向和求职范围过于狭窄时,有可能大大缩小你的选择余地,特别是你所选定的职业范围是竞争激烈的“热门”工作时,很可能给你下一步的择业带来较大困难。

(3)定区域搜集法。根据个人对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的偏好来搜集信息,而对职业方向和行业范围较少关注和选择,这是一种重地区、轻专业方向的信息收集法,按这种方法收集信息和选择职业,也可能由于所面向地区的狭小和“地区过热”(即有较多择业者涌向该地区)而造成择业困难。

求职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来搜集信息。

2。就业信息的收集原则

(1)真实性、准确性原则

“真”就是要做到信息准确无误。当从各种渠道收集到大量需求信息后,要善于对比鉴别,辨别其真伪,去伪存真。

“实”就是搜集的信息要具体,如用人单位的地址、环境、生产规模、发展前景、使用方向、人员构成、生活待遇、联系人、联系电话、网址、电子信箱等方面。此外,还需了解清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学历、什么专业、什么素质的人才,在生源、性格、性别、相貌、外语水平等方面有无特殊要求等。

(2)针对性、适用性原则

首先要明确收集信息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信息收集才有方向,才有针对性;其次就业信息纷繁复杂,形形色色,并不是每一条信息都适合自己,因而,要求求职者准确认识自身的专业、特长、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因素,明确自己所需就业信息的范围,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就业信息的适用性。

(3)系统性、连续性原则

将各种相关的、零碎的信息积累起来,然后加工、筛选,形成一个能客观地、系统地反映当前就业市场、就业政策、就业动向的就业信息链,为自己的信息分析和择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同时,保持信息的连续性,一些用人单位因搬迁等原因而导致求职者原有的信息失真,但如果求职者建立了连续的电子就业信息库,就可以根据原有的信息而重新发掘信息,输入信息库,这样求职者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享用就业信息。(4)计划性、条理性原则

收集信息有计划性是指根据事先拟订的计划收集不同类型的企业、事业或公司的就业信息,并根据自己希望就业的地区,有重点地收集,避免大海捞针;同时,将收集来的就业信息进行归类,或以时间先后,或以地区不同,或以工资待遇等,做到就业信息的条理性,以便于求职者方便、快捷地使用这些就业信息。

五、就业信息的整理与筛选

一般来说,求职者通过上述渠道所搜集到的原始就业信息都比较杂乱,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没有用处的,求职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筛选处理,使获得的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求职服务。把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信息按地区、按性质进行分类,再按自己的择业标准进行等级分类,把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单位列为第一等级,作为求职择业的重要选择方向。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掌握重点

将收集到的所有就业信息进行比较,初步筛选之后,把重点信息选出,标明并注意留存,一般信息则仅做参考。

2。适合自己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求职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要了解就业信息是否能为己所用,了解单位性质、需求专业、使用意图、需要人才的层次、素质、性格、外语水平乃至身体素质等方面有何特殊要求是否为真。对汇集到的就业信息要注意进行核准、对比和鉴别,做到用人信息的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如果自己掌握的信息较多,还要注意筛选,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择业目标。是否具体,对就业信息中的单位地点、规模环境、设备、人员构成、生活待遇、发展前景、联系人、联系电话要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能一知半解,避免盲目就业。

3。使用信息时要注意时效性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要注意所汇集的就业信息是否已过期,信息源是否已被他用,在使用信息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尽早与单位联系和沟通。

4。适当扩大筛选范围

确定信息搜集范围时不能局限于“热门”单位,和周边较近的地区,这样一来,会大大降低就业的成功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