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熟悉的游戏材料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医院游戏的基础。我班有很多幼儿的爸爸妈妈在医院工作。幼儿对药盒、药瓶、输液瓶、输液管、听筒、夹子、镊子、针筒等材料都不陌生。幼儿随爸爸妈妈在医院工作生活的经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看病经验,为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对游戏的开展至关重要。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游戏过程中的恰当介入、游戏评价中对幼儿游戏行为恰到好处的点评,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瞬间行为的细心捕捉和及时肯定,强化了幼儿创造性游戏行为的自主表现,对丰富游戏情节、提高游戏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案例4】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观察内容

祺祺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爸爸发现“阳光餐厅”推出了新品种的饼干,于是兴致勃勃地从ATM机里取了钱打算去购买。

佳佳(阳光餐厅服务员)在听到服务铃后非常有礼貌地说:“你好!请问你需要买什么呀?”

祺祺:“我想要这种新口味的小羊饼干。”

佳佳:“你要买多少呢?”

祺祺:“我要买4块。”

佳佳忙活了一阵之后将“新鲜”的饼干递给祺祺,祺祺马上问道:“多少钱呢?”

佳佳犹豫了下回答:“80块!”

祺祺一听急了:“怎么那么贵?不行!”一张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行的,我说80块就是80块,我今天是餐厅的服务员。”佳佳一本正经地回答。

“不行不行,太贵了!”

“行的,就是80块。”……

“你个臭佳佳……”孩子间开始出现了相互抱怨的非角色语言。

措施

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我也想买这种小羊饼干,可以吗?”

“可以,请问你要几块呢?”服务员佳佳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客。

“我也要4块,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请问需要多少钱呢?”

“嗯……6块钱。”服务员思考了一下回答。

“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和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8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教师问。

服务员佳佳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

教师很意外服务员给出的答案:“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

佳佳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看来服务员是理由充分,教师便开始与祺祺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饼干是买给谁吃的呀?”

爸爸急忙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还有妈妈和阿姨一人一块。”

“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教师努力调整祺祺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饼干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

祺祺显然认同了教师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快过新年了,我想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

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老师,略有点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祺祺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拿了东西走了。

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而两个幼儿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这两个男孩子都是班级里认知、语言方面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平时两个人会为了证明谁比谁更强而针锋相对,佳佳开出高价格也有这其中的原因。

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所以,教师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引导幼儿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

反思

游戏当下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是其中的服务员最终还是感到有些不满的,可能他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再来解决,利用集体的经验来判断“80元是否贵了”。如果幼儿都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就没有去解决的必要,应该反过来做爸爸的工作;而如果集体的经验都认为“80元贵了”,那么用大家的经验来说服服务员会更有效。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幼儿的经验,不将幼儿禁锢在成人的思想之中,认同他们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有了经验之后再向前推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