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与制订(第3页)
活动目标:通过讲述故事、阅读大书、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体验小海龟的情感世界;学习运用简单句式“××看见了××”进行完整表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大胆表达的愿望。(有多余表述)
改后活动目标:幼儿能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小海龟的情感世界;运用简单句式“××看见了××”进行完整表述;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合理想象,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环境材料。
主要包括:本次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和空间、活动教具和操作材料、环境创设三方面内容。
【范例】
中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环境材料
材料:PPT课件,小松鼠、小乌**饰若干,大树、草原、海边等场地背景
空间:幼儿围坐成半圆。(3)过程及指导重点。
①指导特点: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程序,实际上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智慧。“三位一体”研究中的“研究策略”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②把握要点。
A。环节设计的目的性: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在基于对教学内容分析和对幼儿水平了解的基础上,考虑每个环节及其目的。避免为追求外在的“热闹场面”设计一些与目标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
B。要始终思考“儿童在活动中要达到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每个环节都要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C。重难点及策略的体现:要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列于其中,并详细思考适宜的指导策略。
D。重点语言的体现:如环节过渡、转换的引导语言、针对重点问题的重点提问语言等。
【辨析范例1】
某位教师设计的中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找家》活动目标是: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和×××︱×××︱的节奏,初步学会创编歌曲。
活动过程分六个步骤:第一步听《森林音乐会》音乐入场;第二步向幼儿讲述自编故事《青蛙的成长过程》,从而引起幼儿兴趣,引出新歌曲;第三步学习歌曲;第四步学习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来巩固歌曲;第五步学习创编歌曲;第六步歌表演《春天在哪里》,结束活动。
辨析——存在问题:从该活动的目标来看,重点应该在第三、第五步上,而第一、第二、第四和第六步与本次活动的内容及目标都联系不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类似这样的活动设计为数不少。
【辨析范例2】
小班歌唱活动——《蚂蚁搬豆》,活动过程是这样设计的:激发兴趣,引出主题;教新歌曲;复习歌曲;演唱歌曲。
辨析——存在问题: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步骤,在文字的表述上过于简单,没有表述清楚教师或幼儿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4)效果分析。
把握要点进行效果分析。
①分析什么:目标达成的情况(通过观察大部分幼儿完成活动的情况来判断);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适宜性。
②怎么分析:即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目标进行链接——分析评价教育活动的效果。
③注意问题:活动之后完成,要保证及时性和客观性。
(五)活动区计划
在制订活动区计划时应该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每周班内每个区域重点要达到的目标、投放的材料、重点指导的内容及策略方法、效果分析等。
第二,写法上,可放在日计划中,由所带班教师参照周计划目标、内容独立完成;也可单独使用计划纸,与周计划平行,班内三位教师细致沟通后由一位教师执笔完成。
第三,不论采用哪种写法,都要考虑目标与内容前后的关联性和递进性。
(六)制订计划时需要明确的问题
第一,制订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有目的地对幼儿实施有效教育,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但切忌将自己变成计划的“奴隶”、将计划流于形式,过于关注如何写、如何措词的表面问题上,忽略如何“对幼儿、对教材、对教育策略”“对活动过程的关注与灵活调整”“对活动效果”三方面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分析。
第二,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精心设计的计划,也需要根据偶发的有价值的因素进行调整,教师要有灵活调整的意识。
第三,计划制订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理念、分析现状”“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观察反思、不断调整”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需要教师既关注计划的制订过程,更关注计划的执行过程和后续的思考调整过程。
第四,计划制订的时间:每学期开学初,幼儿来园前制订学期计划;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制订下月计划;每周的周四制订下周计划;实施计划的前一天制订日计划。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计划才会真正成为教师工作的支架、成长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