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园园本教育教学研究(第2页)
园本教研的特点体现在“本”“真”“广”“实”四个字上。
1。本
园本教研是立足于“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立足于本园实际、依托本幼儿园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扎根于本园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园本教研以本园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本幼儿园现存的问题、发展幼儿园特色为出发点,以服务本园、提高本园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幼儿发展为归宿。
2。真
即真实、求真。园本教研致力于解决本园教师在保教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或者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和教师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幼儿园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去求真。
3。广
园本教研参与面广,研究范围广,研究方法多样。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全体受益的操作机制,决定了园本教研的完全开放。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人人要做、人人能做、人人受益的开放式、大众化的科学研究。除了所有教师之外,幼儿园的管理者、后勤服务工作者以及有兴趣、有能力的家长都可以参加。它的内容来源于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广泛、多元;广泛吸纳各方的有识之士,组成优势互补的教研共同体,尤其是与高校、教研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研究方式,更能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推进园本教研的进展。
4。实
园本教研内容来自幼儿园游戏和教育教学实践,来自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它讲求时效和实效。
三、园本教研创新
(一)新模式
1。快乐教研模式
即从教师精神层面和实际需要出发,构建以“体验、分享、创造、成功”为目标的关注教师成长的快乐教研模式。
【案例】
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保育院的快乐教研机制
第一步:在自主选择中得到尊重,感受快乐。通过自荐式教学、邀请式教学、快乐教学几种形式,充分尊重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凸显“我的成长我做主”理念。
第二步: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智慧,体验快乐。通过快乐互助、快乐对话、情境研究、快乐问答等互动研讨活动,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教育智慧。
第三步:在人文关怀中展示个性,实践快乐。通过快乐十分钟、快乐展示、快乐俱乐部、快乐沙龙等活动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教师在轻松、民主、平等、开放的自由对话中,体验教研的快乐,体验收获的喜悦,体验成长的幸福。
2。合作研究团队模式
成立教师微型互助研究小组、教师研究工作坊等,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并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是为着共同的意愿、共同的爱好而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团队在活动内容和时间上都十分灵活,能对研究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处理。在活动中,面对有着共同问题的亲密伙伴,教师会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因此在这里研究的问题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可使教师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反思的主体、行动跟进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3。线性教研模式
在教研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主线设计动态的教研路径,进行跟进教研和连锁教研,管理层和教师上下联动,实行双线索的教研管理。
4。选修制教研模式
教研组提前制订下学期要开展的教研活动内容,其中部分内容为“规定动作”,其他的让教师自行选择;根据教师选择情况,教研组再次调整活动内容,以便最终确定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内容。教师及时了解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还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前做好“功课”,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教研组亦能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保证活动的“深入性”。
5。体验式教研模式
通过游戏、模拟保教等体验活动,激发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兴趣,将体验获得的感受和经验通过研讨、提炼、迁移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二)新方法
1。课例研讨法
(1)三课活动。即听课、说课、评课。把三课活动贯穿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主要模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较好的集体备课过程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从教师怎样教转移到幼儿怎样学”的研究上;集体备课最终的表现形式是“从关注教学细节的教案转变为注重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其好处在于教师可以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同课异构的方法是:一是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二是由多位教师分别备课;三是教师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
2。主题研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