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幼儿园教育案例赏析02(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5。总结,激起幼儿进一步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今天我们观察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了人们生活离不开尺,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观察,看看还有什么样的尺、人们用它干什么。”

活动延伸

1。把尺放在科学区,引发幼儿进一步搜集的兴趣。

2。继续观察尺在生活中的运用。

3。日常生活中继续尝试测量物体。

评析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讲讲的过程中发现尺的不同和共同之处,了解尺在日常生活的运用,增加对尺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活动中,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说明,只是提供了足够的可操作性材料,为幼儿的探索创造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让幼儿紧紧围绕主题,自己去探索发现,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活动中,教师放手不忘导,在恰当之处帮助幼儿归纳小结,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

另外,本活动借助中班后期幼儿对1~10数字的认识,大胆尝试探索简单测量方法及学习看尺,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

本活动没有把认识尺作为目的,而是在继续搜集中不断探索。

【案例3】

有趣的测量——我的尺子(大班)

我们班的孩子对标准工具有一些模糊了解,但概念不清楚,同时,也想对测量结果有精确的记录。我想,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要着眼于工具的运用,求得测量的结果,更要注重孩子经验的迁移。让孩子初步了解非标准测量工具与标准测量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功能。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测量活动,体验动手制作尺子的乐趣。

2。能选用自然物,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高度,感知因测量工具的不同而带来的测量结果的差异。会用移动手指做记号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尺子并进行测量。知道用数记号的方法说出测量结果。

3。能认真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能清楚地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水彩笔,铅笔,筷子,记录纸,长条形的白色硬纸,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桌子有多高——幼儿选用自然物测量并记录。

(1)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的高。

师:上次,我们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了桌子的长和宽,但我们还不知道桌子有多高。今天,我们再来量一量桌子的高。小朋友们告诉我,要知道桌子的高,我们量什么地方?从哪儿量到哪儿?桌上,老师准备了铅笔、筷子和水彩笔,还有一张记录表,表上也画了这三种工具,你可以挨个儿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按首尾相接的方法,量好后记录在工具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分享。

师:你用了哪些工具来量?用水彩笔量,结果是几支水彩笔长?用铅笔量,桌子的高有几支铅笔长?用筷子量,桌子的高有几只筷子长?为什么桌子的高没有变化,而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所以量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制作我的尺子。

(1)尝试用指头量纸条的长度。

师:我们今天做一个新的测量游戏。老师准备了一根长条,请小朋友用我们的一根手指,像老师这样,来量一量纸条有多长。试一试,用哪个指头最灵活、方便?现在,自己边量边数,纸条有几个指头长?

(2)对手指测量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对比。

师:刚才我们说,测量的工具长短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但我们刚才都是用手指头,大家的手指头都差不多粗细,按理结果应该也差不多呀,可为什么有的是12个指头长、有的是16个指头长,差得这么远?(幼儿讨论)

(3)对测量时手指头移动的方法进行示范,同时提示幼儿用做记号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测量纸条的长度。

(4)数一数,我的纸条有多长?

请幼儿数自己的纸条上有几个记号并记录在纸上。再次对比结果,感知结果比较接近。

3。用制作的尺子测量书。

师:我们的纸条上有这么多的记号,现在我们拿一本书,把书边较长的一边和纸条靠近,看一看、数一数长边在第几个记号那儿。你能告诉我书的长边有多长吗?书脊有多长呢?

师:看我们画的记号还可以量书的长度,你认为它像我们平时用的什么测量工具?

(出示尺子)看,它们相同的地方在哪儿?什么地方不同呢?

师:我们平时见到人们都用什么样的尺子?他们如果量桌子的长,不管是用什么尺子,结果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尺子的记号,大家也把这些记号叫刻度,这些刻度都是一样长做一个记号,所以,量的结果就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用我们自己做的尺子回家量家里的东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