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第2页)
睡眠不但要有足够的时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质量,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前应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16℃~18℃;儿童睡眠环境要安静,安排儿童睡眠时动作要轻,态度要和蔼,要求儿童动作也要轻;睡眠时盖被要松软,应根据季节更换盖被,一般10月后换厚被,5月换薄被,夏季换毛巾被;午睡应脱衣或脱掉部分衣服,内衣要干净,柔软并宽松适度;枕头长度大致与肩宽相同,宽与头长相同,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
2。营造温馨的睡眠氛围
睡前不要让幼儿从事过度兴奋的活动或太紧张的脑力劳动;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更不要看惊险的电视节目;不大声斥责儿童,可进行讲故事、温和地谈话等安静、有趣的睡前活动,安抚幼儿情绪;就寝时间一到就关灯,让房间变暗(可保留夜灯),以便让幼儿情绪稳定,安静愉快地入睡。
3。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按时入睡,睡得好,按时起床;要有正确姿势,双腿弯曲,向右侧卧睡,这样不仅能使全身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松弛,不致压迫肝脏、心脏,还能帮助胃中食物向十二指肠输送;用鼻呼吸,冬季要掖好被子,不露肩,不蒙头睡觉,不睡沙发床等;自己整理床铺、被褥,按顺序穿脱衣服、鞋袜,衣服脱下后不乱堆乱放,有次序地叠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
4。父母要以身作则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许多年轻人睡前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入睡的时间越来越晚,对于有孩子的年轻父母来说,这种生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养成晚睡晚起的不良生活习惯。所以,为人父母者要注意以身作则。
5。幼教工作者要合理组织儿童的睡眠
幼教工作者在组织儿童睡眠前,应提醒儿童不要把小玩具或捡拾的小物品带到**玩,以免影响睡眠或发生危险。对于个别吵闹、调皮的儿童要给予特殊的照顾,避免大声训斥。组织睡眠时,动作要轻柔。睡眠前,幼教工作者应在卧室巡视观察,了解儿童的睡眠情况,随时纠正和处理睡眠中所出现的问题。
资料链接
睡眠与生长激素的分泌
俗话说“睡得好,长得快”,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促进身体长高的生长激素与睡眠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80%的生长激素在人睡眠时分泌,特别是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孩子,这个阶段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夜间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3倍以上。生长激素分泌受睡眠质量影响,在入睡初期的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达到最高峰。如果睡眠受到干扰,睡眠质量不高的话,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减少,身高的增长也有可能受到影响。且睡眠时脊柱、双腿、关节的骺软骨全部处于放松状态,摆脱了身体的压迫及重力的影响,可以自由伸展,有利于骨骼的发育。为此,专家建议,学前儿童睡觉最迟不能超过晚上9时,一般以晚上8时前睡觉最为适宜。这样,既保证了充足的睡眠,又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所以,要使儿童长得快,充足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四)盥洗
盥洗不仅能使皮肤保持清洁,还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是维持自身健康和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良好的盥洗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其中包括早晚及午睡后用流水和香皂洗净身体的**部分;饭前、便前、便后、手脏时能主动洗手,随时保持清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按时剪指甲;晚上洗脚、洗屁股,定期洗头、洗澡;洗脸、洗手的方法要正确;要有专用的毛巾、漱口杯等。
幼教工作者要教给新入园儿童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好儿童的盥洗工作,即使是大一些的儿童,在新学年开始时,教师也应再次示范和要求,以巩固正确的方法。
(五)如厕
培养儿童按时排便的习惯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耐心进行。
对于小班的儿童,首先应教给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要大小便的欲望,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如何坐盆或蹲坑,使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开始培养时,可让儿童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蹲坑或坐盆,以便形成条件反射,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分钟左右。对于没有在规定时间排便的儿童,一定不要训斥,要有耐心,逐渐培养他们,直到习惯养成为止。
幼教工作者不仅要负担培养儿童定时大小便的任务,还要观察了解排尿、排便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及早采取措施。
(六)上课
上课的时间应安排在每天精力充沛的时间段内。如果上课时间过早,儿童匆匆忙忙入园而引起的情绪紧张是一种精神刺激,使儿童过度兴奋而不易很好地集中注意力,继而又容易发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从大量的观察资料中看出,儿童上课在早饭后半小时开始为好。每节课持续时间应根据不同年龄的主动注意时间而规定。年龄越小,其兴奋不宜集中,注意力不持久,主动注意时间越短。3岁的儿童主动注意时间为7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可比主动注意时间长一些。因此,我国幼儿园的上课时间和次数如下:小班每天1节,10~15分钟;中班每天2节,每节课20~25分钟;大班每天2节,每节25~30分钟,大班末期可适当延长5分钟。教师应严格掌握时间。
上课环境要干净,并有良好的通气换气设备,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光线要充足。另外,上课时,还要培养儿童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注意保护儿童的视力。
(七)游戏和户外活动
儿童应有较多的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能使幼儿获得充足的阳光,享受新鲜空气,并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的变化,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的疾病,促进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育。夏天大部分时间应在户外活动,春秋季节每天应不少于3~4小时,冬季每天不少于2小时。游戏和户外活动可适当结合。
此外,户外活动还应注意选择场地,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