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与目标的国际趋势(第2页)
证据包括科学解释所依赖的观察结果和数据。
模型是与真实物体、单一事件或一类事件对应的而且具有解释力的试探性体系或结构。
所谓科学的解释就是把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来自观察、试验或模型的新证据组合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符合逻辑的说明。我们采用“假设”“模型”“定律”“原理”“理论”和“范式”之类的不同术语来描述各种类型的科学解释。
3。不变性、变化和测量
尽管大多数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是物体和过程的某些属性仍然具有不变性特征,包括光速、电子的电荷和宇宙中的质量与能量的总和。材料的性质、物体的位置、运动、系统的形式和功能却有可能发生变化。系统的组元之间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变化的发生。
能量可以转换,物质可以改变。然而一经测量,系统中的能量与质量之和保持不变,推广到宇宙也是如此。
系统的变化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进行描述。关于相互作用及其所导致的变化的证据以及科学解释的形成往往需要通过量的区别(测量)才能明朗化。数学对于精确测量变化至关重要。
4。演变与平衡
演变是一系列的变化,有些是逐渐发生的,有些是突然发生的。演变是物体、生命体、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具有当前形式和功能的根本原因。演变的一般概念是,目前的材料和形式是从过去的材料和形式变化而来的。
平衡是一种物理状态,此时力和变化发生在相反方向上而相互抵消。稳态、均衡和体内平衡也都是描述平衡状态的术语。物质相互作用的单元具有向平衡态发展的趋势,在这种状态下能量会尽可能地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
5。形式与功能
形式和功能是自然界和人工界中的物体、生命体和系统的互为补充的两个侧面。一个物体的形式或形状通常与用途、操作或功能有关。功能通常依赖于形式。
(二)作为探究的科学
1。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1)针对特定环境中的物体、生命体和事件进行提问。
(2)制订简单的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
(3)采用简单的设备和工具收集数据和延伸感官。
(4)利用数据作出合理解释。
(5)就调查结果和解释进行交流。
2。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科学研究涉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以及将自己的答案与科学家对自然界已经给出的答案进行比较。
(2)科学家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的类型包括描述物体、事件和生命体,对他们进行分类和合理的试验(实验)。
(3)放大镜、温度计和尺子等简单仪器工具所提供的信息也比科学家单纯依靠感官所获得的信息要更为丰富。
(4)科学家们的解释要利用观察结果(证据)和对世界的已有认识(科学知识)。令人信服的解释是以通过调查研究取得的证据为基础的。
(5)科学家们要把他们的研究结果公布于众,他们描述研究的方式能够使其他人重复其工作。
(6)科学家们对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成果要进行评估并提出问题。
(三)物质科学
1。物体和材料的性质
(1)物体有许多可以观察的性质,包括尺寸、重量、形状、颜色、温度和与其他物质进行反应的能力。这些性质可以利用尺子、天平和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2)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构成的,例如纸、木头和金属。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3)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某些常见物质(例如水)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2。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1)物体的位置可以通过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背景的位置来描述。
(2)一个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跟踪或测定其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来描述。
(3)推或拉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况。变化的大小与推力或拉力的大小有关。
(4)声音是振动的物体产生的。改变振动的频率就可以改变声音的高低。
3。光、热、电和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