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探究式科学活动案例与分析(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探究式科学活动案例与分析

案例1:橘子和柚子(中班)

认识橘子的探究活动首先从剥橘子开始,在边剥边记录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认识橘子,从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感知。为了加深对橘子的认识,我还引导幼儿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进行了“橘子和柚子有什么不同”的科学活动。

●外表有什么不一样?橘子瓣和柚子瓣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

活动中每个幼儿先取一个橘子,再拿个柚子,先比较一下“橘子和柚子的外表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发现了颜色、大小、气味、形状等不同的地方。然后我们再剥开橘子和柚子,通过对比幼儿发现了橘子是很容易剥开的,而柚子是不容易剥开的,需要借助刀子才能够打开。剥开以后,我又启发幼儿发现橘子皮和柚子皮有什么不同。在比较橘子瓣和柚子瓣的时候,我发现橘子瓣和柚子瓣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于是我引导幼儿寻找和记录橘子瓣和柚子瓣相同的部分,有的幼儿发现了“都是月牙形状的”“都是一个粒、一个粒的”。活动到此,幼儿积极性还算高。但在接下来观察和记录橘子瓣和柚子瓣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许多幼儿忙着掰下橘子瓣和柚子瓣悄悄地放在嘴里品尝,甚至还有幼儿开始离开座位,到附近找玩具玩。我对幼儿的“分神”现象没有过多的思考,而是维持着课堂秩序,助理教师也帮我拽回离开座位的小朋友。然后我按照原定的计划继续比较寻找橘子和柚子的不同。

●横切面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纵切面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

我将两种水果横切,让幼儿比较橘子和柚子的横切面有哪些不同,幼儿发现它们切开的中心都像花瓣的形状一样,同时也找到了颜色、大小等不同的地方。这时幼儿的注意力又开始涣散,有的幼儿已经不跟着观察和记录走,而是偷偷地将橘子瓣都吃光了。助理教师帮我维持着纪律,我继续将橘子和柚子纵切,引导幼儿观察橘子和柚子的纵切面有哪些不同。由于橘子和柚子纵切面本身的不同和相同不是非常明显,幼儿又没有了足够的兴趣将活动进行下去,所以在这一比较中幼儿几乎没有发现什么。

●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活动的最后,我才引导幼儿吃橘子瓣和柚子瓣,让幼儿在品尝中发现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结果有两三个孩子在这一环节前已经将橘子瓣吃完了,只好光吃柚子瓣了,所以他们在味道的比较上没有结果。而其他的幼儿也只急着吃而忘记比较了,也就没有更多的发现。活动在幼儿忙忙的品尝中草草结束。

活动结束后,我想了解一下教与学的效果,于是问幼儿:“橘子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橘子可以切着吃。”“橘子的中心像花瓣。”“橘子和柚子的味道都是酸酸甜甜的。”我惊讶地发现,幼儿较多记住的是橘子的非主要特征,甚至还获得了一些错误概念,如“橘子要切着吃”。

个人反思

幼儿获得模糊甚至错误的概念是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直接的联系。

首先,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安排的观察内容太多。活动是在9月份组织的,幼儿刚刚从小班升入中班,学习的主动性和保持长时间有意注意的能力还有待发展,但活动却进行了40分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共比较了橘子和柚子的外形、橘子皮和柚子皮、橘子瓣和柚子瓣、橘子和柚子的横切面、橘子和柚子的纵切面、橘子和柚子的味道六个部分。内容太多导致幼儿对坚持观察和记录失去兴趣,这是他们离开座位、忙着悄悄吃橘子的主要的原因。

其次,为了比较橘子和柚子的横切面、纵切面,我采用了用刀横切和纵切的方法,而最后幼儿品尝的就是横切或纵切后的橘子,这种安排也给幼儿一个误导,橘子是可以和柚子一样用刀切开吃的。在活动之前,本意是想澄清幼儿这个错误概念,没想到活动中反而更加强化了幼儿的这个错误概念。

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一定要严谨。要在分析幼儿的初始经验的基础上确定观察主题,选择观察材料。比如我班幼儿其实更容易混淆橘子和橙子这两种水果,如果活动选用橙子和橘子比较也许效果会好。另外,活动环节的安排要有逻辑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新经验的步步深入,而不是给幼儿形成一种误导。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决定了对它完美的追求永无止境。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徐兴芳

案例2:花的一生(大班)

幼儿园里有许多树,虽然它们每年春天都会开花,但是到底它们的花长得什么样子,哪棵先开花哪棵后开花,谁也没有仔细地观察、统计过。于是我们想从长芽孢开始让孩子观察我园开花的树,了解花的一生。

●各不相同的芽儿

冬末春初,树还没有变化的时候,我和幼儿在花工爷爷的帮助下,认识了幼儿园里开花的树,每个孩子都认领了一棵小树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他们对芽孢的关注,我又提出了问题:“谁的小树最先长出芽孢?”果真幼儿每天都要主动到小树下去看一看,焦急地盼望着自己的小树第一个长出芽孢。终于有一天香香兴奋地告诉我:“张老师,你快去看看杨树树枝上长出了棕色的小鼓包!”幼儿冲出了教室,跑到杨树下:“呀!真的,杨树枝上长的小鼓包,把树枝分成了一节一节的。”这一发现也使幼儿越发期待:“为什么我们的小树还不长芽孢?”几天过去了,玉兰树、山桃树、榆叶梅也长出了芽孢。幼儿为了炫耀自己的发现,都要拉着别的小朋友到自己的树下看看。我抓住这一机会马上问道:“你们看看这些树的芽孢长得一样吗?”这问题让幼儿的兴奋点转移到了芽孢的外形上,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杨树的芽孢是棕色的,上面有许多小绒毛;山桃树的芽孢是圆圆的小圆球。它们长的位置也不同:有的长在树枝上面,有的长在树枝上分叉的地方,还有的所有芽孢挤在一起。过了几天,幼儿又惊奇地发现,树上的芽孢不仅颜色不一样,还有大有小,有的变成了小嫩叶,有的变成了漂亮的花苞,以前我和幼儿从不注意的小小芽孢,竟有这么多的不同。

●开花的时间有先有后

随着幼儿园里的花苞的长出,幼儿开始了又一次的企盼,都盼望着自己观察的花苞能快一点开放。一天早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顺顺慌张地跑到我身边:“张老师,出事了!杨树上面长虫子了!”我带着幼儿一起来到了杨树下,幼儿看着树上挂着的小小“毛毛虫”纷纷议论起来:“这下糟了,花都被虫子吃了!”“这不是虫子,是从杨树上长出来的!”陈棣说:“妈妈说过,这是杨树的花!”我肯定了陈棣的说法,高兴地告诉幼儿这是杨树的花!幼儿又跳又叫:“杨树开花了!杨树终于开花了!”过了一个月,玉兰花、山桃花、海棠花也都相继开放了,我引导幼儿记录下了每种花开时的时间和温度。这时,嘉彬向我提出了问题:“杨树花有的都掉了,我的核桃树怎么还不开花呢?”他的话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共鸣:“是呀,我的丁香花也是!”“我的石榴树连芽孢还没长呢,它是不是死了!”对于幼儿的问题我没有解答,而是继续和他们一起观察没开花的树,幼儿的观察给了他们自己最好的答案。他们发现最先开花的是杨树,然后是玉兰树、山桃树……就连最后一个开花的石榴树也在4月11日绽放了美丽的花朵。我和幼儿还把记录进行了统计。

各种树开花时间、温度及花落时间统计表

续表

为了让幼儿发现花和生长环境的关系,在统计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他们思考。

1。哪一种花是最不怕冷的?

开花时的温度记录在这时起了作用,幼儿从统计中发现杨树花开的时候气温才9度,原来它是最不怕冷的花。而石榴花开的时候气温已经28度了,看来它喜欢热的天气。幼儿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中初步了解到温度与开花时间的关系。

2。什么时候开花的树最多?

在统计表中幼儿找到,在3月26日至4月1日这段时间里有6种树都开花了,是幼儿园里开花最频繁的时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