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基本观点2(第4页)
6。使潜在的学习成为现实,使前语言和前意识的经历经过有意识的探究而成为意识。
7。使学习能动地由具体向抽象运动。
8。使思维和语言互相结合而丰富了思想。
集体研讨的作用在于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它使幼儿从学习的“此岸”(用材料进行作业之后)达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解释现象的“彼岸”。首先,讨论会从许多方向探求意义。然后,那些胡乱的探索被抛弃,只留下了那些有着丰富的期望的题目去进一步探求。在这一点上,集体研讨成了从经历中探求意义、寻求结构的探索。它推动学习者沿着概念箭头前进。
概念箭头的发展可以描述为这样的运动:从①具体的,个人置身于有结构的材料中去,以及由于这种置身而产生的前语言思维;②集体研讨开始阶段自己表达各种观察到的情况所用的言词跟自己的思想的相互作用;③一起参加探究实践和研讨的人的言词和思想的相互作用;到④形成解释,最终到⑤对这些解释进行检验。这一过程在下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儿童概念的发展
在讨论会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有许多行动:看、听、感受。他的话也代表一种精华:即他对每个孩子头脑里正在发生的事的分析以及他对幼儿的思想跟这堂课要达到的概念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教师在集体讨论中的作用可以归纳如下:
1。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讨论。
2。选择第一发言人。
3。提供心理上的安全,让幼儿作出的努力受到保护。
4。帮助幼儿精确地去感觉。
5。鼓励清楚的表达。把矛盾事件并列起来。
6。出现僵局时指导思维的方向。
7。商定记下考察记录,即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的一致的意见。
8。注意能组织到下一堂课里并激发下一堂课的表现和情况。
(五)评价
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呢?我们要静下心来看!听!
由于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别人内心里所发生的过程和头脑里所想的事情,所以只能从言论行动的表现来搜集资料,言论行动的表现是听得到、看得见的。这样,我们必须戴上按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调整的特殊耳机去听!戴上按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调整的眼镜去看!要把我们所听到的和看到的情况跟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协调起来,就需要把每个儿童所表现的行为跟他的思想联系起来考虑。儿童的思想主要通过他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通过他身体的活动显示出来。
我们进行评价所需要的资料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探求概念的能力(即向较高概念水平发展的能力)
●已达到的概念水平
●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等级
1。探求概念的能力
探求概念的能力又分成表达、思维和数量测定三项。研讨时的发言提供了这些能力的表征。探求概念的能力和建立概念的能力自然是互相联系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很明显,必须有事实才能形成概念。同时,我们也看到,如果要儿童在建立概念方面有所长进的话,就必须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他们对各种事实间关系的论点和想法。因此我们要注意:
(1)儿童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并看出其观察是否准确,言语是否清楚;
(2)从思维的角度看出其表达的质量如何,即看出其运用事实来提出质疑或问题的能力。
探求概念能力的发展
2。已达到的概念水平
已达到的概念水平要从儿童说什么和怎么说中去判断。这不仅指研讨者说的话,而且还包括在探究材料时和伙伴自由谈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在一旁听到的话,这两种场合下说的话都应作为判断的依据。记录儿童的言论和他所用的确切的言词,并据此分析决定它们属于哪一种水平层次。
已达到的概念水平
3。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等级
这一项要把儿童在探究材料时做了什么与他是怎么做的联系起来考虑。从三个独立的关系(儿童与其他儿童的关系、儿童与材料的关系、作业形式的倾向和干劲)来考查。
态度方法与已达到的概念类型只有间接的联系而与儿童的学习方法则有直接的联系,后者对我们了解和规划每个儿童今后智力上、感情上的成长极为重要。
学习态度和方法等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