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创设安全探究氛围的主要策略和原则(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早春二月,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强强小朋友忽然大叫起来:“快来看呀,花开了!”听他这么一喊,幼儿都围了过去。怎么可能呢?刚刚二月,室内的暖气还未停,而且又下了小雪,户外的花怎么会开放呢?

怀着好奇,我走了过去,想不到真的有几朵嫩黄的迎春花像星星般露出了笑脸。幼儿高兴得不得了,他们继续兴致勃勃地寻找别的迎春花,可找遍了整个院子,也没有发现第二株开花的迎春。

“老师,为什么这株迎春花比别的迎春花开得早呢?”我被斯斯的问题难住了。我如实地告诉幼儿:“这株迎春与院子里的其他迎春是同一年栽下的。它们为什么不同时开花,老师真的不知道。我想就请大家一起找找原因吧!”于是,幼儿围着这株开花的迎春转来转去,可就是找不到原因。

以往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况,我会先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向别处,待我找到原因,再把结果直接告诉幼儿。但今天我想改变一下方式,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第二天一到幼儿园,幼儿就议论起来。

“我爸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水、空气和土壤,这株迎春可能比别的迎春得到的阳光多。”

“那么,是不是别的迎春得到的阳光不够多呢?”我问。经过观察,幼儿很快否定了这一看法。

“我妈妈说,如果土壤肥沃,植物就长得粗壮、高大,这里的土壤一定非常好。”

于是,我动员大家找来与之相邻的同一块土地上的泥土,经比较发现它们从颜色上看并无多大差别。幼儿大为困惑,我也有同感。

第三天正值雨后,阳光明媚。要不是看到路面上的水迹,很难想象夜里下过小雨。户外活动时,超超站在一口热力井旁,忽然大叫:“老师,我发现了迎春花的秘密!”果然,绕过小灌木有一处干燥的地面正好延伸到那株迎春花的下面。原来这地下有一条热力管道,管道上面的土比其他地方干得快。

此时幼儿都围了过来,超超抢着告诉大家:“管道是热的,它周围的土一定很暖和所以这株迎春花比别的迎春花长得快,长得高,开花早。”幼儿都为超超的这一发现鼓起掌来。

“不对!”尧尧嚷道:“前些天我放在暖气上的一盆小豆苗死了,妈妈说暖气温度太高,把小豆苗给蒸死了。”根据尧尧的问题,我又提出:“为什么冬天室外的许多花草、树木都枯黄了,可等春天到来时又会发芽、开花呢?”幼儿争论不休,最后终于明白了植物茁壮成长的条件是充足的阳光、水、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我觉得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真是太可贵了,他们正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矛盾冲突下,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澄清或证实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唐山市第一幼儿园王海娟

“迎春花的秘密”使我们看到了教师作为一名与幼儿一样不知答案的真正平等的探索者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它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面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1)当幼儿提出不合常理的事情时,应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会有些童话般的不真实性,但有时也会十分的真实。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

(2)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教育,做一个与幼儿平等的探索者

“迎春花的秘密”使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未必事事都要先知,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一个与幼儿平等的探索者,一起寻找答案,以免错过与幼儿一起主动探究事物的最佳时机。

(3)让幼儿通过探索来寻找答案

为了寻找这株迎春花早开的原因,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了历时三天的探究过程。幼儿正是在这种不断根据原有的经验以及获取的信息进行预想、解释,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发展着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的独特价值

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价值,使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的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失败了的幼儿”,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实例种子烂了[3]

幼儿都在做种子发芽实验。一名幼儿怕别人动他的种子,用盖子紧紧盖住。李老师接纳了孩子的做法。不久他的种子烂了。李老师在和幼儿讨论这个结果时说:“小方的实验也挺好,让我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种子会烂掉。”

李老师的这种处理方式为幼儿创造了安全的探究氛围和环境。对于当事幼儿来说,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看到自己这种做法对同伴的价值,自己也真正体验到了种子生长需要的条件,会引发他进一步探究。对于同伴来说,他们不会嘲笑他的失败,而会把他的实验看成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探索。同伴从中也会获得“把种子紧紧盖住,不透气会把种子闷死”这样的经验。

5。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

无论幼儿的想法对与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并鼓励幼儿轮流表达他们的看法。教师可以点头或微笑表示她的认可。教师也可以用“还有别的想法吗”“这也是一种可能”“这种想法很有意思”……教师的态度和言行最好是一种中立的,只是在表明她听到了幼儿的回答。教师尽管可能不赞同幼儿的想法,但并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

在幼儿安全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对所有的幼儿都应进一步的询问。教师不但应询问回答错误的幼儿的想法,而且也要询问回答正确的幼儿的想法。这种做法会使所有的幼儿都感到安全。对于回答正确的幼儿来说,询问可以鼓励他们重新思考他们的答案或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教师的询问不仅可以巩固正确的回答,而且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推理过程。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幼儿来说,询问有助于幼儿澄清他们的理解,接受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补充材料对幼儿的原先结论提出质疑,使幼儿进一步思考。

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表扬儿童自身(“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而是表扬他们的探究和操作,肯定他们的发现和独创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是走马观花地看看,然后表扬全部成果,而是要仔细地观察、了解他们探究和操作的过程、结果,提供具体的反馈。这种反馈能鼓励儿童提高他们的探究和操作水平。

(1)不要笼统地表扬

教师对儿童1:好孩子,真聪明!

儿童2(想):我要是没有她想要的回答,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可不去冒那个险。

笼统地表扬会使受表扬的幼儿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甚至使幼儿只关注教师的喜好,而不关注探究活动本身。教师对于幼儿探究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要给予具体的反馈。也可以在幼儿的原有基础上澄清、扩大幼儿的经验。如教师在评价幼儿对颜色混合的探索时可以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后,描述幼儿的探究和发现,以便澄清和巩固幼儿已经发现的关系。“噢,你把红色和蓝色混合配出了紫色。”“你用了一点蓝色和比较多的黄色配出了绿色。”……

(2)作出具体的反馈

教师对儿童1:你这个想法很有趣。你用一种新的方式把每个人的意见结合起来了。

儿童1(想):那样原来也是一个好想法呀!也许,下次我可以再试试。

总之,形成安全的、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是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成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过程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教师必须努力为幼儿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和环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