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与预防(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症状

患儿每遇不合意之事,忽然哭叫两三声,即刻呼吸暂停、两唇发绀、脸色苍白,严重者全身强直或角弓反张,甚至意识不清及抽搐。大约一分钟左右才恢复呼吸,神志转清,青紫消失。

2。原因

屏气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不明,儿科学临床治疗中发现该病患儿常同时伴缺铁,有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在补充铁剂后该病也不再发作。因为屏气发作常因婴幼儿需求未得满足、受挫时发脾气剧烈哭闹而出现,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儿童溺爱反应”或亲子关系不良反应之一。

3。矫治

当孩子有屏气发作现象出现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贫血,如有贫血,应遵医嘱补充铁剂。该病的发作必有情绪方面的诱因存在,如委屈、不满、生气、惊恐等,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刺激,批评或拒绝孩子,应寻找最适当的能使孩子接受的方式。

(四)社会退缩

社会退缩是幼儿在所有社会场合下均独自行动的一种现象。退缩行为多见于4~7岁儿童身上,约有14的儿童会有某种程度的害羞或社会退缩。退缩行为阻碍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影响其认知和社会化的发展。童年时的退缩行为如果不注意防治,有可能会持久地影响到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职业选择及教育子女方式等。

1。症状

爱森道夫基于儿童不同的趋避动机将社会退缩分为:安静孤独、沉默寡言和活泼孤独。安静孤独是指在同伴环境中,儿童独自进行建构游戏和探究活动的行为。沉默寡言是指儿童跨情境的旁观和无所事事的行为。活泼孤独是指儿童由于频繁的不得体行为而被同伴厌恶、拒绝,不得不独自游戏,但同伴的拒绝和独自游戏并不能给其带来强烈的消极情绪的行为。主要行为表现是:胆小或害羞,不愿到陌生的地方去,甚至连逛儿童乐园、看电影、随父母做客都不肯;在家沉默寡言、孤僻,不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即使家中来了客人也要躲起来,惧怕与人见面;容易生气,拒绝集体活动等。怕上幼儿园,在幼儿园中哭闹不休或紧张害怕、惶恐不安,甚至出现情绪淡漠、睡眠不安等症状。

2。原因

社会退缩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从主观因素来看,气质类型上比较内向、羞涩的孩子更容易退缩;大脑诱发电位的研究也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右脑额叶上表现出相对较强烈的脑电活动,因此更容易表现出消极情绪,在与父母分离时和在新环境中更容易表现出害怕,行为抑制的孩子与非抑制的孩子相比,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更强;从认知上看,由于幼儿头脑中的某些原有经验或其他心理因素影响了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幼儿不能很好地把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需求,也会出现行为偏差和退缩;不安全依恋类型的幼儿具有不安全内部工作模式,会认为周围环境是无法预测、不安全和没有反馈的,这种感觉会导致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退缩心理及行为;此外,多次遭遇挫折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自卑和退缩。

(2)从客观因素来看,家庭不良养育方式会导致幼儿社会退缩,如父母过度控制和保护,Rubin(1988)的研究指出,母亲在幼儿自由游戏时的过度卷入情况能导致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打骂孩子等也会造成幼儿退缩;成人对幼儿消极的反馈和评价会让幼儿产生“自己不行”的想法,家长和教师的过高要求、缺乏耐心、语言粗暴会伤害孩子自尊心,也可能造成幼儿的退缩;同伴互动的缺乏也是导致幼儿退缩行为的重要原因,“早期与同伴隔绝的儿童存在着后来调整问题的危机”,限制儿童与同伴互动,会使孩子失去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能,一旦进入陌生群体就会因此遭受其他孩子的责备与冷落,从而情绪低落,渐渐厌恶和害怕集体生活。

3。矫治

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退缩行为应分别矫治。①从小对幼儿进行正确教养,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培养其自信心。教育者不对孩子求全责备,追求完美,多肯定孩子的优点。②家庭氛围和谐,夫妻关系和睦,与子女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令幼儿感觉安全的心理环境。③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指导其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如学习自我介绍、向他人打招呼、目光交流、微笑、物品的分享、冲突的处理等。

三、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指儿童违反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出现说谎、攻击、偷窃、破坏行为等。学前期儿童的品行障碍主要是攻击性行为和说谎。

(一)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攻击等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经常出现的身体上、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

1。症状

幼儿通常表现为发作性暴怒、冲撞、打人、咬人、踢人、侵犯他人财物等攻击性行为。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

2。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生理、心理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①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气质类型等)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影响。如胆汁质的婴儿长大后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②幼儿感受到挫折、威胁、羞耻或不满时,常出现攻击性行为,如家长对幼儿的正常合理要求不能满足导致孩子出现挫折感。③有研究表明,幼儿的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模式有关。高度攻击性幼儿大多数来自“专制型”或“放任型”家庭,这两类家庭的共同特征是对儿童限制的失当。“专制型”家庭过于控制幼儿自主性,不但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也容易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习攻击行为;“放任型”家庭对幼儿过于溺爱、有求必应,造成幼儿任性、霸道。④目前各种影片中太多的暴力情节也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攻击性行为。

3。矫治

发现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①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应宽严有度,给予孩子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②提高孩子挫折容忍力,教会孩子适度疏导不良情绪。③发展幼儿移情能力,学会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感受他人情绪。④帮助幼儿学习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策略和技能。⑤不要把孩子丢给电视机,让孩子在成人陪伴和指导下有选择地观看电视。

(二)说谎

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说假话,并不是所有的说谎都是品行障碍,年幼儿童由于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所限,常常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自我和环境、事实与愿望,常因幼稚无知而说谎不属于品行障碍,如晚上孩子做梦去游乐园坐飞机玩,第二天告诉小朋友说爸爸带自己去游乐园坐飞机了,这就是没有把现实和想象区分开来。这种情况不属于品行障碍。

1。症状

为了得到表扬、奖励或逃避责备、惩罚,故意编造谎言。

2。原因

幼儿说谎往往多是成人教育失当所致。①幼儿对各种物品好奇,有时失手弄坏,或幼儿犯了其他错误,如成人能理解并宽容对待,幼儿能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如父母太过严厉甚至体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为逃避惩罚而说谎。②成人错误的榜样示范,有时成人会出于各种理由说谎,孩子有较强的模仿性,成人的不诚实行为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③幼儿有时也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谎,比如不想吃饭就说肚子疼。

3。矫治

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发现幼儿说谎时父母应及时教育。①成人要多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理解幼儿心理,不要轻易对幼儿的说谎进行批评,区分是有意说谎还是无意说谎。②不要过分斥责幼儿的撒谎,尽量不以严惩对待幼儿犯错,代之以讲道理等更民主的方式。③成人给幼儿正确的示范,如有非说不可的善意的谎言应在事后向幼儿说明原因,讲清道理。

四、言语障碍

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和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如发音出现问题、口吃、言语发展缓慢、听觉障碍、缄默,等等。

(一)口吃

这是儿童中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男女比例为3~5︰1。典型的口吃多发生于学龄前2~4岁时,据调查,我国幼儿口吃的发病率在10%左右。

1。症状

口吃主要表现为说话时语言不畅,频繁发生重复或延长说话的声音、音节或单词,或屡次发生不正常的停顿,导致语流节律混乱。口吃儿童讲话时常常面红耳赤、张口结舌、伸颈昂头、摇头挤眼、握拳,直至想说的话说出来以后才完全放松下来。幼儿期多为连发型口吃,即连续重复某个字音,如“这,这……这是什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