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前儿童认知及语言发展(第2页)
受思维方式的影响,幼儿期的记忆也以形象记忆为主。随年龄增长,幼儿的语词记忆能力也逐步提高,而且语词记忆发展的速度大于形象记忆。但在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拓展阅读
你还记得三岁之前的事情吗?
多半人都不能清楚地记得三岁之前的事情了。即使有人认为自己记得,也是长大后从年长的亲人那里听说的。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三岁以前的幼儿,对什么都好奇,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与学习事物最多的时期。然而到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三岁之前的记忆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弗洛伊德最先发现此现象,将其命名为幼年记忆失忆症,并解释为:这段时间正是恋亲情结形成的阶段,儿童因为心理冲突而产生的压抑导致了对记忆的压抑。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三岁之前的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由于三岁之前没有完全掌握语言,不能将信息同言语联系起来记忆,所以在成年之后无法利用言语信息将其提取出来。
(五)思维的发展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与语言发展相联系。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可将思维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岁前的儿童有初步的思维(新生儿自发胳膊运动中有32%的行为不但具有明确目的,而且具有问题解决性质)。
1岁后儿童的认识开始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可以将物体按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外部特征加以分类。1~3岁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其行为不具有计划性和预见性。比如他们在画画时不会事先考虑画什么,而是画出来像什么就是什么。在集体游戏中这个阶段的儿童也无法先分好角色再进行游戏。
3~6岁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的具体性(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思维过程的形象性(如让幼儿算数“3+2等于几”,幼儿难以算出。但如果说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幼儿就比较容易回答)、思维的表面性和自我中心特点(幼儿在认识事物时,以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作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到了幼儿晚期儿童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时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
(六)想象的发展
想象(imagination)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力迅速发展,出现了象征性游戏。但此时的想象还属于无意想象,这种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往往是外界事物引起其想象。
3~6岁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此时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与现实相混淆。他们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成真实的事情。尤其是小班幼儿,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如心里渴望妈妈给自己买某个玩具,想得多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有时在和小朋友聊天时说出自己有这个玩具,这种情况并不是撒谎,而是认识水平不高造成的。
3~6岁儿童的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开始萌芽。幼儿创造想象的水平随着其生活、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小班幼儿的想象常常受知觉形象局限,他们的想象往往是在原型上加上一个东西,如给小兔加上翅膀,变成小飞兔。大班幼儿已经能够完成想象画,想象的创造性水平也更高。
二、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言语(speech)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它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人的语言发展早于开口说话。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期。此时,儿童发展了前语音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出现了咿呀学语、非语言性声音与姿态交流等现象。
哭是儿童第一个月的主要发音;第5周左右,学会了调节哭声的长短、音高和音量,能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要。1岁前的儿童已能区分男声和女声、熟悉和陌生的声音、愤怒和友好的声音。到9~12个月时,开始能够真正理解成人语言,能够在这个时期开始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这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1~3岁是语言发展的全盛时期。其中,1~2岁被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口语发生和发展阶段。3岁左右,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迅速提高,能理解的词汇达900多个,语言逐渐稳定和规范。此时,儿童思维的速度常常超过语言表达的速度。因此,常有“破句现象”,说话时显得气喘吁吁;或不流畅,显得“口吃”。这是正常现象,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不是问题。此时,成人如果对孩子进行斥责要求其流利表达,反倒可能引起他们语言发展上的危机,导致语言缺陷。
3~4岁是语音发展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之后,其语音逐渐呈现收缩趋势,母语中没有的语音消失,语音开始定型。
4~5岁时,幼儿掌握的词汇量大幅度增加。5~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健全的语言器官,尤其是他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使他们建立了言语动觉调节、听觉调节的语言自我调节机制,能意识到自己或他人发错的音。在成人的正确教育下,能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分清四声。
[1]。L。,&Adams,R。J。,%%%%Visualacuityassessmentfrombirthtothreeyearsusiycardprocedures:Cross-sedlongitudiometryandVisionSce,67,1990,713~718。
[2]石磊:《学前儿童视力发育调查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年第5期。
[3]冯晓梅,张晓东,等:《新生儿视觉分辨能力的研究》,《心理学报》,1988年第3期。
[4]王保林,窦广采:《幼儿心理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5]刘新学,唐雪梅:《学前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