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理论(第2页)
达尔文等进化论学者强调人对进化形成的适应机制的重要性,也强调促使该机制得以激活、发展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以手上长“老茧”为例,“老茧”是环境输入(反复长时间使用工具)和适应机制(皮肤受到反复摩擦后由遗传指令使该处长出新皮肤细胞)交互的产物。行为是进化的产物,是人类为了追求改变(进化)而在日常实践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机制,只要他对其生活环境了解更多(输入信息更多),他就能逐步通过自己的适应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行为加以改变。
然而,积极的适应性动机不一定全以良好的效果得以呈现,环境的变化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冲击。如:人的大脑作为旧时代经验的产物,将吃到脂肪作为一种追求。这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为人在吃到这些食物时感到满足。到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就不再一样,脂肪食物很容易吃到,若大量的为学前儿童摄取脂肪,则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消化过程缓慢,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可能导致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病症的发病率升高。
生长发育进化论以人类进化过程为依据,向生长发育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充分利用每个个体架构自身适应机制能力,利用环境刺激和环境变化对适应机制所产生的正向效应,促进学前儿童提高其身心发育水平。
本章小结
生长发育是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反映。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是学前卫生学的依据。
可以从体格发育、体能发育、心理行为发育等指标,运用离差法、百分位数评价法、Z评分法、发育年龄评价法、身体指数评价法等方法来了解和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不明显的细小量变,也有突然的质变,不仅身高体重在增加,各器官也在逐渐分化,且机能渐趋于成熟;学前儿童身体的不同器官或系统呈现出不同的发育趋势;各个系统发育虽不均衡,但机体是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生长发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粗至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影响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是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长发育生态观、整体观、进化论等理论为我们整合、深入地把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了更多、更新的视角。
关键术语
生长;发育;成熟;头尾发展律;近侧发展律;生态观;整体观;进化论
思考与讨论
1。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是什么?
2。常用的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有哪些?
3。常用的评价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有哪些?
4。影响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因素是什么?
5。一个5岁男童,身高103cm,体重28kg。试用发育等级评价法对该男童的身高、体重的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该儿童的发育现状提出相应教育建议。
活动建议
结合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深入思考和梳理你的儿童观。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七版,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