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体育锻炼运动量的测定与评价(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四节体育锻炼运动量的测定与评价

体育锻炼的运动量是衡量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实施效果最为关键的指标。对体育锻炼运动量的测定与评价为科学合理地安排与组织儿童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取决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和密度三个因素的综合。

一、体育活动时间的评价

一次完整的体育活动应该包括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

持续大约1~2分钟。体育活动开始时,迅速将学前儿童组织起来,使他们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集中注意力,做好运动准备。如组织排队,讲解体育活动的要求等。

(二)准备部分

持续大约3~6分钟。通过走、跑、做操和活动量不大的游戏使学前儿童大脑皮层兴奋性逐渐提高,为各器官生理机能迅速进入运动状态做好准备。如:以跳跃为基础部分的练习,准备活动可先做下肢下蹲、压腿等练习,或做原地跳跃活动等。

(三)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构成体育活动的主要部分,通常小班约10~12分钟、中班约16~17分钟、大班约20~22分钟。通过之前的准备活动,幼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身体活动水平也已处于上升状态。因此,体育活动的主要任务都在基本部分完成,教学内容、活动量较大的游戏活动等都应安排在该部分。由于活动时间较长,应注意学前儿童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

(四)结束部分

约2~3分钟,此时要有组织地结束一次体育活动,缓解学前儿童身心高度紧张、兴奋的状态。其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一些身体放松的游戏活动或动作,帮助学前儿童放松肌肉、消除疲劳,使其身体和情绪逐渐恢复到相对平静、平稳的状态;二是进行活动小结和评议,保持学前儿童继续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体育锻炼强度生理负担的测定与评价

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功。体育锻炼强度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的程度。[1]例如,快跑与一般速度的步行相比较,快跑运动的强度相对要大得多。因为快跑过程中肌肉需要快速而有力地收缩(如蹬地、摆臂),而且肌肉收缩与放松的交替要快(即动作的速度要快)。所以,机体所用的力量就大、紧张的程度就高。一般而言,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强度生理负担的测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脉率测评法

指通过对脉搏、呼吸在运动中的变化和运动后的恢复情况来判断体育活动运动量的一种生理负担测量评价方法。

1。体育锻炼强度生理负担的测定

(1)分层抽样选取体力、健康、动作能力不一的儿童数名。

(2)在体育活动中,分别测查其安静时、开始部分后、准备部分后、基本部分后、结束部分后和课后10分钟的脉率和呼吸频率。为准确反映体育活动各部分的运动强度,建议每次测查时间为10秒。

(3)将测查结果乘以6,换算成次分,并绘制成生理曲线图。

2。体育锻炼强度生理负担的评价

(1)曲线图分析法(见图5-1)

图5-1运动量生理负担曲线图

主要从①曲线高峰出现在哪个部分;②高峰的峰值是多少;③活动后10分钟的脉率的恢复情况等三个方面对生理负担曲线进行分析评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