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第3页)
(2)用铝锅炒菜,维生素损失最少,约0~12%。不用铜锅,因用铜锅维生素C损失最高,可达30%~80%;用铁锅损失0~30。7%。
(3)淘米次数应尽可能少,不用热水、流水反复淘洗,并避免用力搓洗。煮饭宜采用焖饭法;煮粥时不宜加碱,同时盖上锅盖,以免水溶性维生素等随水蒸气跑掉;煮面条或水饺的面汤应充分利用。
(4)加适量的醋烹调食物能减少食物中维生素的损失,且能促进肉类及骨中钙的溶解吸收,还能去除动物性食物的腥味。
2。避免有害物质产生或去除有害有毒物质
尽量避免采用烟熏、腌制等方法,这些方法会使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焦化,产生变性氨基酸和有毒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豆浆必须煮熟(生豆浆含有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
3。按照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
首先,学前儿童对食物的色、香、味、形状较敏感,因此在对食物进行烹调加工时,应注意食物的感官性状,从而调动学前儿童的食欲。
其次,学前儿童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层和弹性纤维发育还不完善,蠕动能力较差,胃液中的胃酸和酶的强度都较低,因此烹调食品需烂、碎、细、软,不能太大、硬、粗。
最后,学前儿童分泌胆汁少,对脂肪消化能力也较弱,因此也不宜让其食用过分油腻的食品。
(三)食物储存的卫生要求
第一,根据食物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冷冻和冷藏,并保持新鲜和清洁,以降低食物中酶的活力和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微生物的增殖速度,延长储存期限。
第二,盐腌糖渍可以抑菌。盐腌前,食物新鲜,食盐纯净,浓度足够;糖渍时,糖的浓度要达到60%~65%。
第三,叶菜类蔬果不耐贮藏,需趁新鲜时食用,而皮部厚韧、多蜡质的蔬果能较长时间进行储存。
第四,食物宜储存在低温通风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虫、防鼠。
第五,食物还是以新鲜为最佳,减少储存量,缩短贮存期,以保证学前儿童膳食质量。
(四)用餐环境的卫生要求
第一,保持良好的就餐环境。托幼机构用餐场所需整齐清洁,空气畅通,温度适宜,桌、椅、餐具等符合学前儿童生理特点。
第二,保持安静愉快的就餐氛围。保育员和教师在学前儿童进餐时需给予关心和爱护,对独立进餐有困难的学前儿童给予适当的帮助。进餐过程中尽量不处理问题,不批评、训斥学前儿童,以使他们精神愉快,集中注意力进食。不以比赛的形式刺激学前儿童提高进餐速度,以防咀嚼不够引起消化不良。
第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前洗手,进餐时细嚼慢咽,不捡掉在地上的食物,不谈笑打闹,进餐后做好自我清洁工作,如擦嘴、漱口、收拾碗筷等。
(五)厨房、库房和炊事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一,托幼机构的库房应通风、干燥、凉爽,远离苍蝇滋生场地和产生臭气的地方,并配备防虫、鼠的设备,设排烟、排气装置。
第二,托幼机构的厨房应有合乎卫生要求的工作面积,厨房的墙壁、地面应防水、防潮和易于清洗;应设有消毒、排烟、排气、防尘、防蝇、防鼠、防蟑螂等设备;设有提供清洁水源和排出污水的设施等;厨房要定期清扫,对餐具进行及时消毒,保持厨房卫生整洁;厨房内设备布局应合理,如生、熟食分开放置,生熟切菜板、刀具严格区分开等。
第三,制定、明确相应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管理。炊事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以后每半年体检一次,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如发现厨房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主要是肝炎、肺结核、皮肤病等),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痊愈后体检合格才能恢复工作,若其家属有急性传染病患者,也应暂时离开厨房工作,直到检疫隔离期满才能上岗。
本章小结
营养是学前儿童获得健康体质和良好心理发育的物质基础。对学前儿童来说,营养不仅能补充生命活动和生活、游戏、学习过程中消耗的需要,同时还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主要有六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前三者可在机体内产生热能,供给人体所需能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须适量,过多或过少摄入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其膳食需求量与营养搭配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膳食搭配上应遵循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按需供给,合理配制,尤其是托幼机构,在食谱拟订和编制上要讲求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并注意膳食的卫生管理。只有满足学前儿童生理需求并符合卫生的要求,才能使他们的代谢过程正常,增强学前儿童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让他们的体格和精神发育良好。
关键术语
营养;营养素;热能;平衡膳食;膳食计划;膳食卫生;膳食调查;膳食评价
思考与讨论
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热能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是什么?
2。婴幼儿合理喂养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3。如何为婴儿添加辅食?
4。3~6岁儿童的合理膳食是什么?
5。如何进行膳食调查和评价?
6。如何制订幼儿食谱?
活动建议
任选一种膳食调查法对幼儿园或所在学校的膳食进行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