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观察法是比较客观精确的方法,主要用于健康行为的评价。学前教师和学前儿童家长均可运用此类评价方法。观察法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也可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如在学前儿童就餐时观察其是否“偏食、挑食”;可在游戏(仿真情境)中观察其对危急情形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为增强观察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可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或事件取样观察法,把观察结果系统记录下来,以便综合评价。

(二)个人访谈

评价者可通过访谈学前儿童,了解其是否掌握相应的健康知识;通过与学前教师和家长的面谈,评价学前儿童是否已形成某些健康行为。

(三)小组讨论法

讨论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年龄、性别和其他条件应尽量一致。让学前儿童在小组成员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讨论一些问题,如能不能经常喝饮料?评价者可从中判断个体是否掌握相应的健康知识。

(四)自我报告

学前儿童自己向学前教师、保健老师或健康教育者报告个人与健康项目有关的知识、兴趣、态度、信念和行为。常用于了解学前儿童一天饮食习惯、每日锻炼、早晚刷牙等行为习惯。

(五)轶事记录法

对有特殊健康问题(肥胖、体弱、贫血等)的学前儿童的进步过程作详细记录是有价值的。记录时应尽量观察准确,并及时记录,为今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本章小结

健康教育是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最有效途径。学前儿童的可塑性强,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对儿童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应根据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目标、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学前儿童的兴趣爱好与生活经验,通过专门的健康教育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与其他领域融合的教育活动和家园(所)的合作等途径,采用讲授、观摩、榜样与环境创设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学前儿童进行人体主要生理特点、个人卫生、膳食卫生、环境卫生、体育锻炼卫生、疾病预防、安全卫生和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传播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并采用观察、访谈、小组讨论、自我报告、轶事记录等方法对学前儿童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进行评价。

关键术语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实施途径;健康教育评价;人生准备阶段;KAP模式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健康教育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KAP模式?

3。什么是促进和危害学前儿童健康的行为?

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5。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6。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评价类型有哪些?

活动建议

观摩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1]张欣,庞淑兰:《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219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