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第1页)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即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则,将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烹饪,以优化食物组合,并满足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过程的要求,从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保证健康。
平衡膳食是指在食物的质和量上都能满足人体需要的膳食,即食物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素比例合理,与身体的消耗保持相对平衡的膳食。
因此,学前儿童合理膳食的供给应该基于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根据学前儿童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对食物进行合理的选择、搭配和加工。为了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中国营养学会受卫生部委托,于2007年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一般人群膳食的基本要求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豆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限量;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拓展阅读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及其说明
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g~500g;蔬菜和水果占第二层,每天应吃400g~500g和100g~2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g~200g(鱼虾类50g,畜、禽肉50g~100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g,豆类及豆制品50g;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油每天不超过25g,食盐不超过6g。
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因为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糖的量还不多,对健康的影响还不大。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
新的膳食宝塔图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
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因此,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一、0~6个月婴儿的合理喂养
(一)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6月龄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合理,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能满足6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能量和营养素。如若不能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应首选婴儿配方(奶)粉喂养。
(二)早开奶
早开奶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得初乳,还能够促使母亲的泌乳。分娩后7天内,乳母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之后第8~14天乳汁称为过渡乳,两周后为成熟乳。初乳对婴儿十分珍贵,其营养价值高于成熟乳,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免疫活性细胞丰富,对婴儿防御感染和初级免疫系统的建立意义重大。初乳可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和擦干羊水后,即可将其放在母亲身边,让其吸吮母亲**获得初乳。
(三)按需哺乳
只要婴儿有吃奶愿望,应随时哺乳。每天可以喂奶6~8次以上。最少坚持完全纯母乳喂养6个月。在4~6月龄以前,若婴儿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需要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
喂奶时应注意:①坐着喂奶。②两侧**轮流喂,待婴儿吸尽一侧再吸另一侧。若一侧**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③喂好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防止溢奶。
(四)注意维生素D的合成和补充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加之婴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少,单纯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严重时可导致佝偻病。因此,家长应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适宜的阳光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若幼儿维生素D缺乏严重时,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及时补充维生素D。
(五)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
新生儿和6个月龄内婴儿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较大。因其自身合成的维生素K不能满足需求,且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低,易致婴儿维生素K缺乏,导致相关出血性疾病。
控制新生儿和1~6月龄婴儿维生素K缺乏的关键是预防。包括孕妇和乳母要适当多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使胎儿及婴儿从母体及母乳中获得较多的维生素K。对于母乳喂养儿,从出生到3月龄,可每日口服25ug;也可采用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2mg,再然后到1周和1个月时再分别口服5mg,共三次;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给新生儿每日肌肉注射1mg~5mg,连续两天,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
(六)不能纯母乳喂养时,首选婴儿配方食品
如果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如乳母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障碍及乳汁分泌障碍等,建议首选适合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粉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
婴儿配方食品是随食品工业和营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除母乳外,适合0~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食品。婴儿配方食品根据试用对象不同主要分为:起始婴儿配方奶(适用于0~6月龄的婴儿)、后继或较大婴儿配方奶(适用于6月龄以后的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适用于生理上异常需要或特殊膳食需求的婴儿)。
(七)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反映了婴儿的营养状况。为及时掌握婴儿生长发育水平,为合理喂养提供参考,应定期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价。父母可以在家对婴儿进行定期测量。儿童年龄越小,测量的间隔时间应越短。对出生前6个月的婴儿可每半月测量1次;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二、6~12个月婴儿的合理喂养
婴儿6月龄后,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应逐步地、小心地为婴儿添加辅助食品,以补充其营养需要,并使婴儿逐步适应母乳外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母乳仍然是主要的食物,其合理喂养的卫生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
奶类应是6~12月龄的婴儿营养需要的主要来源,建议每天应首先保证600ml~800ml的配方奶量,以保证婴儿正常体格和智力发育。该月龄段的婴儿,母乳仍是其理想的天然食物。若母乳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可使用较大婴儿配方奶予以补充。
(二)合理添加辅食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6月龄以上的婴儿应逐渐添加辅食。若母乳不足,添加辅食的时间可提前至4月龄。添加辅食可补充母乳中营养素的不足;增强消化机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婴儿的辅食包括果汁、菜汁等**食物;米粉、菜泥等泥糊状食物;软饭、烂面,切成小块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添加辅食的顺序为首先添加谷类食物(如婴儿营养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和水果汁(泥)、动物性食物(如蛋羹、鱼、禽、畜肉泥等)。动物性食物添加的顺序为:蛋黄泥、鱼泥(剔尽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