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开展连贯的教育活动(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二、开展连贯的教育活动

根据四环游戏小组积累的经验,比较适合于非正规学前教育的活动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室内集体活动、分组活动、户外活动、小分队活动、大型活动等。这些活动贯穿于日常活动中,相互之间的过渡、衔接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活动形式的开展。

1。室内集体活动

室内集体活动是组织幼儿活动时非常常见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是教师一对多的跟孩子沟通交流。这种形式有些类似于我们平时在中小学所见到的“上课”,但这两者却是有许多区别的。

对于我们面对这样一批学前孩子来说,用类似“上课”来灌输知识可是不行的,我们需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加对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集体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种组织形式。而活动内容可以是讲故事、学儿歌、教折纸、游戏、音乐律动等多样的活动,下面的照片就是一个爸爸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活动可选择的场地:室内

适合的活动人数:10~20名孩子

活动要点:

室内集体活动的适宜时长为20~30分钟,而且需要根据所面对的孩子大小做调整(如果小孩子偏多需要适当压缩至15分钟左右)。这是因为3~5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尤其是在这种集体环境下,更不容易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

在集体活动时,经常是孩子围成半圈,面朝教师,便于教师关注到所有孩子。孩子较多时也可以围成里外两圈,这时要注意高低的安排,避免视线遮挡。有时候也可以直接按照室内场地的安排,让孩子随意集中就座,只要保证孩子的视线都能找到老师就可以了。

一般从分散的情况下将孩子聚集起来(也就是集体活动的开始阶段),需要一个抓住所有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的老师会选择简单地大声说:“小朋友们都坐好了,眼睛看着老师”,这当然也是一种方法,不过在这里推荐一个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简单的小游戏(手指游戏、有韵律的儿歌等)来引起孩子注意。孩子自然会随着老师的游戏一个个被吸引过来。(手指游戏、儿歌等见资料包)

活动优点:一对多的交流,传达信息的效率较高。

活动缺点:不利于老师关注到个别孩子的情况。

2。室内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也可以成为区域活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活动,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组。这种活动形式更注重孩子的自由选择,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进行的活动,比如画画、阅读、拼图等。几个孩子选择了同样的活动,这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组,每个组的活动可以是孩子独自地活动,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各组之间互不干扰,每个孩子又可以进行完一个活动之后换其他活动。

活动可选择的场地:室内(通过桌椅的摆放,自然形成不同的区域)

适合的活动人数:每个组依情况而定,但最好不要超过6个

活动要点:

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同时兼顾孩子的发展。也就是说,在自由选择活动的时候,应该是孩子选择的、他喜欢做的,而非教师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老师的意愿。比如孩子来了想要剪纸,而今天是有剪纸这个组的,那孩子可以去,不能因为老师觉得孩子画画不好就强令他去画画。但是,如果孩子一个星期都在剪纸,那教师的引导作用也需要适时发挥,找到孩子长时间选择剪纸的原因、兴趣点,帮助他转移兴趣点。比如通过他剪出来的东西,让他来色彩拓印,进而可以转移到绘画上,或者找一本剪纸图画构成的故事书,孩子说不定就会喜欢。

自由活动不等于教师就不管不问。这里说的就是教师的指导问题。其实,分组活动因为教师面对的孩子数量少了,反而更是了解孩子,针对不同的孩子实施不同教育活动的良好契机。教师需要对活动材料、希望孩子在这个组中达到的目标有个比较明确的定位。比如绘画,虽然3岁的孩子只是乱涂鸦,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去给小鱼吐个泡泡,添个水草,提交简单情节,而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画出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图画了。这也就要求老师平日里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从而才能提出适合于孩子的要求。

在这里,教师的身教大于言传。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一些区域中去,比如坐在美工区画一幅画,去和一个大孩子下棋等,而不是坐在旁边监工似地巡视,或者手插兜里,训训这个,说说那个的。通过教师自己的尽情投入,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会模仿老师,也专心于自己正在做的事。

[示例]四环游戏小组活动计划节选——小组蒙氏活动计划

阅读组(杨老师):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给别的小朋友讲故事

绘画组:雪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