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把安全握在自己手中(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把安全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非正规教育的教师,我们必须对孩子的安全尽责。具体怎么做呢?大致说来,首先,自己要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发展与保护有关系,有经典的方法,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好防范工作;其次,唤醒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意识,引导家长对孩子的安全负起责来;再次,家园合作,让孩子学了做行为保护,学会自我保护;最后,与社区村居委会建立联系,争取到社区的支持,合力共创安全大环境。

1。教师职责一

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

孩子有主动学习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集中于教师和家长。只有教师自身时时将孩子的安全放在心头,才能在每天的教学活动及家长工作中影响孩子、感染家长。

[案例12]游戏小组的第一天

第一天当老师的感觉是兴奋的,但对于以后的行动,我心里又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育儿支援行动进行了两周,同学们轮流到场组织活动,活动一般是儿歌、小游戏等,但我们发现目前单凭帮助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愿望和热情并不足以支撑起教育的行动,我们的行动有太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家长对我们的行动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信任、不信服。今天就有两个孩子在做游戏时因为跑动太猛烈而撞倒,其中一个孩子膝盖磕出血来。虽然家长并没有说什么,但我心里深深地内疚:如果我能提前考虑到这一点,把游戏规则制定得更安全,提醒孩子们跑动时的注意事项,孩子也许就不会受伤。

(摘自《四环游戏小组的故事》,第489页)

家长把孩子送到咱们这儿来,就是对咱们的信任。孩子平平安安地送来,自然也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地回家,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咱们平时更上点心,不能两手空空、脑子也空空地就“上阵”了,而是应该把活动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凡事多看一眼,多想一步。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多看一眼呢?

①组织活动之前:有意识地检查环境、提前清除安全隐患。

·院子里是否有积水、积雪等,提前清扫;若无法完全清除,提醒孩子注意。

·场地里是否有掉落的树枝、木棍、散落的砖头。

·墙上、桌椅上是否有突起的钉子等。

·孩子兜里有没有小刀、铁片、钉子、玻璃片、药片等危险品,若有,一定帮孩子收起来,并告诉孩子这些物品的危险性,要求孩子不玩这些物品。

·接待来园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能够安静、平和地参与到一日活动中来,避免因浮躁而引发的莽撞。

·孩子着装是否适合活动:鞋带、裤子是否系好、帽子是否挡住眼睛等。

·游戏之前,向所有孩子清楚、明了地介绍游戏规则,明确活动要求注意事项(如引导孩子讨论“要是我跑的时候眼看就要撞到人了怎么办?”可以停下来,也可以减速从他旁边绕过去……)。

②组织活动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明确要求;对孩子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并抓住契机现场教育。

我们可以尝试要求孩子养成以下一些行为习惯:

·走路轻轻、说话轻轻、做事轻轻。

·玩具我会玩儿,玩完收放好。

·见到老师问个好,放学再见摆摆手。

·坐端正,背挺直,我的小手放膝盖。

·户外游戏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说话和气有礼貌,借用东西保管好。

·我是小小解放军,走路抬头向前看(走路时要看路,不东张西望,不横冲直撞)。

·遵守游戏规则(规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

③活动结束之后:做好善后收尾工作。

·离开教室之前,断开电源、锁好门窗。

·记录孩子发生安全事故的意外事件,及时与其他教师沟通,共同商议对策。

④需要在教室里准备一个小药箱。

·小药箱里常备药品包括:红药水、紫药水、医用酒精、药棉或医用棉签、创可贴、好得快喷剂、正红花油、风油精、医用纱布等;夏天则添上藿香正气水、仁丹、十滴水等防暑常备药。

·外出活动时,一定带着小药箱,以备不时之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