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幼儿园的任务(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幼儿园的任务

【头脑风暴】

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早早为孩子的“第一学堂”开动脑筋,距离远近、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等都成了家长们考虑的问题。茵茵小朋友已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家人对茵茵进入哪所幼儿园意见不一。妈妈想让女儿进入一所双语幼儿园,她看中了这所幼儿园的硬软件设施,考虑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想从小给女儿接受系统的外语教学。爸爸因为工作比较忙,主要考虑接送方便。奶奶觉得选择幼儿园主要看伙食,孩子小,营养最重要。许多家长和茵茵一家一样,不知如何给孩子选择幼儿园。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你会如何选择呢?你认为幼教机构该给幼儿和家长提供哪些学前教育服务呢?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幼儿园任务是幼儿教育目标向操作性方向的转化,是幼儿教育目标在实践层面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幼儿教育具有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任务是为学前儿童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为幼儿入小学打基础。

我国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制的起始阶段,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样,应该使受教育者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幼儿园又是社会保教机构,具有公益性,因此,它还担负着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所没有的为家长服务的特殊任务。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体现了幼儿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以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我国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组织,因此幼儿园通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来体现自身的教育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负有为在园幼儿家长服务的任务。幼儿园保护和照顾幼儿有助于解决家长参加工作、学习而子女无人照顾的问题。通过完成这一任务,幼儿园显示出其他教育机构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充分体现出幼儿园的社会价值。

二、当前幼儿园双重任务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园在实现双重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一)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1。提供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家长需求

我国有一亿多学龄前儿童,规模世界第一,学前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新诉求,成为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人口流动带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大幅度增加,学前教育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单一、服务范围狭窄、机制不灵活的现状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长要求办园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全日制之外,还应有半日制、计时制、机动的寄宿制等形式;要求增加节假日服务、甚至晚间服务、护理病孩、特殊儿童等。总之,要求各种幼儿教育机构在办园形式、管理制度、收托时间、保育范围、运作机制等各方面更灵活、更方便,以适应不同家长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特点和需要。

2。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凸显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我国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了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国家行动计划。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普及,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数量充足、条件达标、收费合理、面向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的普惠性幼儿园。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要在城乡公办资源短缺的地区尽快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合理布局。鼓励优质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面向社区、面向社会,承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二是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多样化选择。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多种形式的扶持和资助,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

三是建好、用好和管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城镇化进程中,小区配套幼儿园既是配置和增加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是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使农村适龄儿童能够享有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3。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为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