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头脑风暴】

石子换糖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杂货铺主人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身。”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幼小的尊严。这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案例启示: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教育家,与他的素养有关、与他的勤奋有关、与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更有关。而后一点,我们能否说是杂货店老板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种子?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能否说是杂货店老板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作为教育者,怎样给予学生以生命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有人说“树大自然直”,幼儿不需要教育,长大后就能够成为栋梁之材。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和引导幼儿?你的观点是什么?

抚养后代,可以说是出自人类的天性;而教育后代,则出自人类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关于儿童教育的宝贵的幼儿教育思想,其中的某些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早期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国外早期的幼儿教育思想

1。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屈指可数、闻名遐迩的大哲学家,他既是苏格拉底的直接继承者,又是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思想影响者。在其流芳后世的《国家篇》和《法律篇》中,他关于幼儿教育、女子教育、音乐文艺教育、体育及军事教育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论早期教育及任务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他重视幼儿的教育,这也是柏拉图教育思想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柏拉图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他甚至主张胎教,“我们同时应该甚至在孩子出生以前就着手这一工作:待产的妇女必须接受为了有利于未出生的孩子所需要的那种训练。”

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儿童施加合适的影响,在柏拉图看来,应着重于道德行为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品质。他认为,人生来皆具行善禀赋,弃恶从善乃是人的本性,而个人是否这样做,关键在于首先要具有对善恶的辨别能力。

在幼儿道德熏陶的具体做法上,柏拉图强调要利用儿童善于模仿这一天赋本性,从小就让他们模仿那些一生忠诚、勇敢、虔诚、节制的英雄伟人的言行,使他们从小到老一生连续模仿,最后成为习惯,习惯成为第二天性,在一举一动,言谈思想方法上都受到影响。反之,凡与贤人勇士道德标准不相符合的言行,则严格防止儿童去参与或仿效。

(2)重视音乐及体育教育

柏拉图特别重视对儿童的音乐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他认为“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教育要先教音乐后教体操,将故事包括在音乐里”。古代希腊重要的文化生活是听民间艺人弹着竖琴演说史诗故事,故“音乐”一词包括音乐、文学等义,相当于现在的“文化”一词。

他认为儿童阶段的文艺教育至关重要。“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他认为,一切种类的音乐、诗歌和艺术的教育目的都在于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培养人的道德品格,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

(3)提倡女子教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不仅非常重视对男子的教育,而且提倡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他是西方第一位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他用动物作比方,以此来证明男女应受同等教育。

2。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

卢梭(J。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传统的封建教育,认为人的禀赋都是善良的,如果顺应天性发展,罪恶就可以消灭,教育就是使儿童归于自然。他是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强调幼儿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针对传统的封建旧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病,卢梭明确提出了教育要“归于自然”,即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尊重、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他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生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2)强调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

卢梭强烈批评封建旧教育不顾儿童天性的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强调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提出儿童期是“理性睡眠时期”。他认为:“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作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因此,儿童期要以感觉教育为主,在对儿童进行智力教育之前要先发展他们的感觉能力和充实他们的感觉经验。

(3)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

不同于封建旧教育一味让儿童通过“念书本”学习,卢梭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并作为理性活动的基础。“多给儿童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别人的思想”;“多让儿童自己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

(4)提出“自然后果法”

以自然教育理论为依据,卢梭反对体罚,提出了“自然后果法”,他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例如,一个性情暴烈的儿童打坏了他所使用的家具时,不要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而要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通过自然后果法,儿童将会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

卢梭的自然教育完全冲破了封建教育的枷锁,影响了后世的许多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如裴斯泰洛齐、杜威、蒙台梭利等,促进了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巨大变革,实为开创新教育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极大地推动了近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

(二)我国早期的幼儿教育思想

1。颜之推的幼儿教育思想

颜之推(531—约595),字介,祖籍山东临沂。在其晚年,他集平生学识、世事见闻,以及立身处世、教子治家等经验,著书《颜氏家训》,其中共20篇,意在训诫本族子弟,肃正儒家门风。该书一出,即被后世人们奉为家教良范,广为流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