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头脑风暴】

看了下面这幅漫画(图8-1),你想到了什么?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差异?两者该怎么衔接呢?

图8-1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朱慧卿绘),2011年9月30日版)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邻近的教育阶段。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其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个过渡期,许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适应性困难。例如,有的幼儿不习惯小学连续上课的方式和生活节奏,出现发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甚至频频生病等问题;有的幼儿缺乏完成任务的成就动机和责任感,缺乏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毅力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所谓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简称“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幼儿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小衔接使幼儿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生活,减少因两个教育阶段间的差异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幼小衔接包括幼儿园教育积极主动与小学教育衔接和小学低年级教育主动与幼儿园教育衔接两个方面。

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阶段性。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一阶段的教育是后一阶段教育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教育的继续和提高。为了使幼儿获得健康的成长,能够从一个发展阶段顺利的过渡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衔接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幼小衔接工作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有连续性的,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没有哪个幼儿前一阶段一结束,前阶段所有的特点就全部消失,后一阶段的特点就全部出现。在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过渡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有足够的认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需要相互了解和沟通,互相配合,做好过渡阶段的教育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以便幼儿入学后顺利适应新的生活。因此,衔接工作非常重要。

如果教育衔接工作没做好,就会造成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例如,身体方面的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的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等现象;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形成个体心理特点、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明确幼儿园教育在人的终身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到一个人接受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把幼儿上小学看成是实现人的终身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努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制能力,提高幼儿适应新变化的能力,使幼儿在终身发展中有一个较好的开端。

(二)幼小衔接工作可以更好地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打好基础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和小学虽然是相邻近的教育阶段,从教育制度上来说又都属于基础教育,但是,两个教育阶段却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教育任务、内容、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之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小学阶段的幼儿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幼儿对社会承担的义务。这一变化对幼儿来说无疑是他们生活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新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幼儿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他们尽快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以适应新的环境,这对新入小学的幼儿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幼儿园为幼儿入学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小学环境的陌生、要求的悬殊、动力定型的破坏,都会使幼儿在身体和心理上感到负担过重,茫然不知所措,甚至造成幼儿体质下降,学习积极性减退,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等,这样会挫伤幼儿的学习信心和独立性。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过渡,就成为了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提高新一代素质有深远意义的大问题。

(三)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引导幼儿教育走向科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长期以来,在幼小衔接问题中,人们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些,而小学则不关注幼儿园的单向衔接的局面。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也越来越认识到: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幼儿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因此,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可促使我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如前所述,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期的幼儿身心特点,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诸方面,为幼儿入学及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这一工作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幼儿对小学生活的认识水平、情绪状态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引导幼儿上学的意愿,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等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可以设计多种教育活动,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例如,为让幼儿对小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幼儿园与附近小学合作,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或请小学生来幼儿园当大哥哥、大姐姐,请小学教师来园讲小学的有趣生活等。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一贯地、潜移默化地给幼儿正面的入学教育。例如,跟幼儿说:“这个问题你现在不明白,等你上了小学以后,会学到很多东西,那时你就明白了”“妈妈小学时过得真开心,我现在都还想念我的老师”“爸爸现在造大轮船,是因为小学时参加了航海模型组,还代表学校去参加过比赛呢”这一类的话,而不要说:“你看,你总是画得乱糟糟的,上了小学你要这样做作业,老师不罚你写十遍才怪呢”“上了小学把玩具全部收起来,回家得好好地做功课”之类的话。这样,在幼儿的心中小学才会是一个美好的、能学到本领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感到可怕的地方。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

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解决幼儿入学以后的适应困难,即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两个方面。幼儿入小学后,是否适应学校的新环境,是否适应小学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幼儿只要在幼儿园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应该是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交往能力等;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习惯,像穿衣服、系鞋带、如厕、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应靠幼儿自己完成,慢慢学会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这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于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对策之一是调整和完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将入学准备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针对幼儿入学准备上的难点和重点,组织专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有的幼儿园在学习准备上偏重知识灌输,让幼儿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忽视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不是小学化地硬灌,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发展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例如,拼音学习的基础是语音意识的发展,是语音的辨别能力,幼儿园可以通过儿歌、绕口令等语言活动,通过倾听各种声音的感官练习以及角色游戏等,为幼儿学习拼音打下良好基础;正确写字需要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手眼的协调以及观察、识记、位置辨别、空间方位知觉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幼儿写字作准备。例如,有的教师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画线条的流畅性、对手的控制能力以及正确的握笔姿势等;通过手工活动,发展手眼协调和小肌肉;还用游戏、画图案画等方法来帮助幼儿熟悉田字格,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对上下左右的方位有清楚的认识,为上学后用田字格写字打好基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