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Ⅱ 科研方案与报告(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电化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但是在目前电化教学理论著作中多为国外的研究资料。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研究,为电化教育理论提供一点我国自己的实验研究数据。

2。实验程序的设计

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实验拟在一所幼儿园进行。受试者数量为40人,分甲、乙两组。教材分A、B两种。分别准备数量相同的幻灯片与图片各一套。由两位教师分别担任A、B两种教材的教学。每一教师用不同的教具分别对甲、乙两组被试进行同一教材的教学。主试者在教学中和教学后对被试者从注意状态、记忆效果和理解程度进行观察和测定。

具体做法如下。

(1)受试者的选择。

由于本实验研究准备采用轮组法进行,对无关因子将进行控制,所以受试者的数量可以不大。现在确定为40人。

考虑到年龄与性别对效果可能存在影响,同时对这种影响还准备进行分析检验,我们准备把这40个受试者分配为:中班幼儿男、女各10人,大班幼儿男、女各10人。

由于同一年级的被试者之间最大年龄差别可达11个月,而两个年级间的最小年龄差别只有一个月,为了避免两年龄间的差别被同年龄内的差别所掩盖,所以在选择被试者时把年龄限制为:中班被试者为5岁4~7个月,大班被试者为6岁4~7个月。

为防止个人经验不同对效果的影响,在抽样前先把适龄幼儿中已接触过教材内容的幼儿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由于样组规模不大,为了使结果能有代表性,本研究对受试者的抽样采用分层抽样法。准备将进行实验的幼儿园内属于取样范围内的全部幼儿,由教养员根据平时观察进行智力排队,在去掉上下端各5%的人数后,按好中差比例随机抽取被试者。

(2)受试者的分组。

为了消除实验中教师的能力差别、幼儿的个别差异等跟研究本身无关但是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影响,同时避免采用等组法时使两组相等的困难以及单组法中实验时间先后的影响,把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采用轮组法进行实验。甲、乙两组的组成为:

实验的安排为:

由于每一受试者都经受两种方法的处理,这样除了具有前述优点以外,在比较两种教具的效果时又可使样组规模从等组法的20人增加到现在的40人,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实验因子的确定。

依已确定的课题,本研究中的实验因子是直观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根据我们的具体目的和可能的条件,把实验因子定为两个水平,即活动幻灯与图片两种直观教具。它们的具体规定如下:

①活动幻灯:采用投射机投射幻灯。幻灯图像大小为200。采用复合、抽拉、移动、双镜头等手法使幻灯图像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②图片:30彩色图片。

教材内容:

①普希金童话故事《渔夫与金鱼》。

②未定。

每一教材分别制成活动幻灯片与图片各一套。相同教材的两套不同教具张数相等,一般为8~10张。

(4)教学效果的测定。

两种直观教具在直观教学中效果如何,必须通过测定教学效果来判断。本研究拟从幼儿在上课时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课后对上课内容的记忆情况以及对上课内容的理解情况三方面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内容和评定标准如下。

①注意力的观察:在上课时除观察全班幼儿表现以外,还组织40名经过训练的教师分别观察10对幼儿注意力的外部表现,包括视线指向、脸部表情、手和脚的动作……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见下表。

注意力集中情况记录表

根据幼儿表现,从“注意的集中程度”“注意力明显分散的次数”和“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三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注意力。以上课时幼儿是否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和受干扰后能否迅速将注意回转到教学活动上来,作为“注意集中程度”的指标。根据这一指标将“注意程度”分为四级:①“很好”,即不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物的干扰;②“较好”,即虽然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物的干扰,但能使注意迅速回到教学活动上来;③“较差”,即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物的干扰,而且有时不能迅速回到教学活动中来;④“很差”,即注意易受干扰,而且经常不能回到教学中来。以注意明显离开教学活动而且不能迅速回转或者注意在集中和分散中来回摆动的时间较长(如超过一分钟),作为“注意力明显分散”的指标。从上课开始时注意力集中到第一次注意力明显分散时相隔时间的长短,作为“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若无注意力的明显分散,则算作能坚持一堂课。

续表

②记忆效果的测定:下课一小时后由原观察教师分别找原来的观察对象要求复述故事内容。事先将故事分为20个左右要点。根据幼儿复述情况,记录幼儿复述顺序和要求完整程度,记录内容见上表:(以教材A为例)根据复述结果以记忆数量和记录顺序两方面评价记忆效果。记忆数量以复述中有无要点遗漏,以及复述每一要点的完整性为指标。比较复述的完整性时以每一要点为2分,根据是否复述完整分别给2分、1分和0分以计分。40分为满分。记忆顺序主要看复述内容时要点顺序有无颠倒,以颠倒次数为指标。三天后用同样的方法再测定一次记忆效果。

③理解水平的测定:(以教材A为例)在课后一小时要求幼儿复述故事内容后,再要求幼儿回答下列问题:①“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②问幼儿对其他角色的看法和原因。比如,如果幼儿先说喜欢老头儿,那么就问:“老太婆你喜欢吗?”“为什么?”“金鱼你喜欢吗?”“为什么?”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做好记录。记录内容见下表。

理解情况记录表

根据回答是否正确和抽象概括的程度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水平分为“抽象概括”“具体概括”“具体形象”和“不理解”四种水平。

3。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检验

(1)实验结果的整理。

在施行实验并进行测定后,对记录用规定的标准进行评定,然后整理成表示两种直观教具在直观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统计表。具体内容如下。

1。教学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况的统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