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闻摄影评析示例(第1页)
第三节新闻摄影评析示例
目前我国新闻摄影的评选标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新闻性;真实性,并强调本质真实;瞬间精华;发表及时;文字说明中新闻要素齐全、准确、简洁,有标题;图像清晰,制作精良。
其中,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标准是: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
2。新闻性强,现场抓拍,表现力强,标题准确,文字说明新闻要素完整,文字简洁。
3。内容真实,主题鲜明,富于创新,具有感染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下面,我们参照上述标准评析四篇新闻摄影作品。
作品一:
敬礼娃娃
杨卫华摄
图9-3-1
善于抓拍感人至深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遇难与失踪的人数,均达数万。照片中记录的是,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的北川废墟中,刚救出的3岁儿童郎真,只见他浑身灰迹,正准备被武警官兵用担架转移到安全地带。此时的他艰难地举起带血的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获救后的郎真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感动了无数的人们,也让人们在悲痛之余有了更多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与勇气。
看过以上照片,不得不提到的是关于现场抓拍,在所有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是那些现场气氛浓郁、鲜活,并有着无可争辩力量的作品。所谓抓拍,是作者在新闻事件面前,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进程,不干预拍摄对象,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方式,对眼前变化中的场景进行观察、判断。当发现最能反映事物特征、最具形象概括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决定性瞬间时立即按下快门,将被确认的一幕定格,使流动的生活形象成为永恒的画面形象。
作品二:
众志成城托举生命
刘应华摄
图9-3-2
巧在仰拍妙在构图
2008年5月13日,成都军区空军抗震救灾官兵急赴成都重灾区彭州龙门山镇实施紧急搜救,官兵在大雨中用身体搭建人梯,转移伤员。
作品采取仰拍的方式,地点是在一个陡峭的斜坡处,不要说传递重物,甚至连立足都略显困难。而救灾官兵们正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地搭成了这座生命之梯,将伤员用担架艰难地传递着。由于下雨的缘故,可见官兵们身着深色雨衣,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经意间构成了整幅作品的背景。作品的中央是躺在担架上的伤员,而担架下是一只只手在托举着。担架周围还四处可见前来支援的战士们,此时此刻令人不禁再次回想起那篇《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