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络访谈作品点评示例(第1页)
二、网络访谈作品点评示例
网络访谈,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新闻采访活动,一般要进行视频直播和文字直播,类似于电视访谈节目,没有采访权的商业网站往往借此形式实现新闻采访的目的。因此,对网络访谈,我们应该多从采访技巧角度展开评析。下面,我们以两部作品为评析对象,欣赏一下网络访谈的独特魅力。
作品一:
十米阳光
——奥运冠军杨凌在线访谈李雁津
责任编辑:王玲岳明乐
刊播网站:千龙网
首发日期:2007年8月10日
作品网址:
live。qianlong。livenews2007821822@2182。htm
文字内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准时登录千龙网,收看千龙网和人民政协报合办的直播访谈节目《我的奥林匹克》。今天来到现场的是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来自我们北京的射击运动员杨凌。
(14:41)杨凌:大家好!主持人好!
(14:41)主持人:这也是我第一次跟枪手面对面。估计很多网友跟我的感觉差不多,就是都会觉得射击运动跟比拼体能或者技巧的体育项目相比不太一样,杨凌你拿了两届奥运会射击项目的冠军,有这种不同的感觉吗?
(14:42)杨凌:射击这个项目就是自己跟自己比,没有直接的对手,不是面对面。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线上打枪,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靶。这首先是取决于射击运动的这种形式,再就是你的心理方面,本身自己跟自己比,不是直面竞争对手,而且又是比较安静的项目,但是往那里一站,比赛的气氛和紧张情绪又让你安静不下来。
(14:42)主持人:那就是必须要战胜自己的心理。
(14:42)杨凌:这个时候尽量把这种紧张情绪压住,这也是对运动员自己很高的要求。
(14:43)主持人:刚才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有一个网友提问,你是什刹海体校出来的吗?如果培养自己的孩子做运动员,现在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学校?
(14:43)杨凌:现在什刹海体校没有射击项目了。射击以前也有过,但是由于这个项目的独特性,目前在北京城区基本上没有。比较近的就是朝阳有,应该在朝阳体育场,就是去年举办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的地方,就是平房那一带,叫朝阳射击场,是比较大,比较不错的地方。再就是房山、怀柔有。
(14:43)主持人:都是培养未来射击选手的?
(14:44)杨凌:对。我以前是在“四块玉”练,本身那里叫北京市业余射击体校,我是1986年开始练的,因为我本身是朝阳区的,又回到朝阳区训练。
(14:44)主持人:很多运动项目挑苗子的时候,像跳水、体操的时候要看身体的情况,射击的选材是什么样的标准?
(14:45)杨凌:射击到现在没有固定的标准,射击应该说各种身形,各种性格,各种血型,男女老少都可以,没有固定的模式。最早做选材,一个是夹指,看你的稳定性是不是很稳。还有胳膊,是很基础的东西。现在像射击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实战,看你是不是这个苗子,教给你基本的标准,三点一线,告诉你之后给你三发或者五发子弹。你的密度越高,密集度越好,即便很偏也没有问题,最起码瞄准的一点线就很好。射击到最后靠自己练,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现你是不是有射击的天赋。
(14:45)主持人:刚才说你是1986年进入到业余体校的,那个时候上初中吧?
(14:45)杨凌:上初二。
(14:46)主持人:我看我们的网民也有这样的提问,杨凌家里情况也不错,父母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上中学的时候怎么会选择运动员职业,选择射击这项运动呢?
(14:46)杨凌:我觉得是喜欢,很简单就是喜欢。最开始对于枪的知识还是从电视上,又是小男孩愿意玩枪,小的时候我爸爸也给我刻过一把,因为我父亲在工厂也是从基层干起来,手工很好。他是工程师,绘图方面也很棒,我也很佩服,他就手工给我雕了一把小手枪,那个时候没有其他可玩的。后来慢慢地看大一点的小孩玩弯的弹弓枪,对那个觉得太难。
(14:47)主持人:我们可能差不多,弹弓枪总是容易出事。
(14:47)杨凌:对,拿着没谱,是出于一种喜欢。真枪从来没有摸过。初中的时候教练员上学校去挑,进入我们班,就问谁想打枪就出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一测试觉得还行,周六、周日有时间就去了,就是不同学校里挑选出来的,汇集一群,我们一块儿去玩。应该说第一次摸枪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就非常喜欢枪。当时我拿着枪就不愿意放下。后来老想着去玩枪,那个时候也没有想到要拿成绩。
(14:47)主持人:在那之前看过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吗?知不知道许海峰和“零的突破”?
(14:48)杨凌:没有。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许海峰,因为本身电视看得很少,当时的传播渠道也少。后来等我到业余队了,才知道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射击里还有慢射等等。当时只知道一种枪,很单纯就想玩枪,就慢慢打,慢慢提高自己的境界。现在叫提高境界,那个时候不是,我想多打一个十环,你的成绩好,我想比你的成绩更好,纯粹是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