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通讯类作品评析示例(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据李文辉介绍,经过检查后发现,这14名婴儿中有90%以上为尿酸胺结石,这种情况在结石中非常少见,一般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多见于儿童和老人的**结石。而经过进一步检测,医院推测这14名婴儿是由于摄入的脂肪和蛋白含量比例失调,引起体内嘌呤碱代谢异常,继而产生尿酸和尿酸盐结晶,在上尿路梗阻后形成肾结石,导致肾衰竭。

医生们注意到,这些患病婴儿在没有母乳之后,都使用了品牌为“三鹿”的奶粉。李文辉分析说,因为这些婴儿最主要的食品来源就是奶粉,且都是长时间使用同一品牌的奶粉,“因此不排除与奶粉有直接的关系。”

小李8个月大的儿子也是患婴之一。小李说,儿子自从出生后因为没有母乳就一直吃“三鹿”奶粉,每400克一包卖18元,但奶粉具体什么品种记不得了。孩子七八个月时每4天就要吃一包。“一直这么吃,也没有想到会出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就发现孩子尿不出来。”据小李介绍,在他家附近也有几名婴儿和他儿子患同样的病。

目前有7名患儿的父母联名写下了申请书,上书甘肃省卫生厅,要求彻查病因。

“正规超市买的老牌奶粉”

昨日,记者从甘肃省卫生厅及该省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局了解到,前一段时间他们就已接到相关情况的汇报,正在联合多个部门调查。9日下午,由卫生厅牵头的调查人员曾到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了解情况。

甘肃卫生厅办公室的杨敬科主任介绍,卫生厅已把病理及病因样本送到国家相关的鉴定中心进行检验。鉴定结果尚未出来。

杨敬科认为,这次甘肃婴儿患病的情况根本没有当年安徽阜阳空壳奶粉严重,但因为媒体经常询问,所以决定11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说明调查的进展。

南京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日前也接诊了5名吃同一品牌奶粉患上肾病的患儿。病情严重的已转至上海治疗。其中一患儿母亲说:“这个牌子(奶粉)是在正规超市里买的,价廉物美,牌子也比较老了,吃了放心。”

此前,还有山东、甘肃、安徽、湖南等地的家长告诉湖北的记者,称自己孩子也吃该品牌奶粉,出现类似症状。

◇厂方回应

无证据证明婴儿因吃三鹿奶粉致病

对于患病婴儿使用的都是同一品牌的奶粉,且婴儿最主要的食品也是奶粉,因此家长及医生们都怀疑婴儿肾病的罪魁祸首是奶粉。

昨日下午,记者和河北省三鹿集团取得了联系。该集团传媒部的工作人员杨爱称已经获悉甘肃有婴儿患病的情况,并且已经派出工作人员对此事进行了解。

杨爱向记者介绍,三鹿是奶粉行业品牌产品,有很多年的历史。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患病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如果真的有这样的问题,相信质检部门会查个水落石出。

此后,杨爱又致电早报记者称,已经委托了甘肃当地权威质检部门对三鹿奶粉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质量是合格的。

(《东方早报》2008年9月11日A20版)

大胆履行职责谨慎点名揭露

陈力丹赵卓伦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于2008年9月11日发表在该报上的通讯《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在当时的国内报道中首次点名揭露了“三鹿”奶粉问题,引发了中国乳品行业地震,间接推动了中国相关的司法介入进程。

这篇只有2100字的通讯分5个部分,21个自然段,无渲染,少铺陈。若看字面,并无特别之处。其影响力大,原因有三:

第一,文章凸显传媒和记者的责任意识。环境监测是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责。奶粉问题由来已久,此次婴儿喝奶粉患结石病的问题也并非是这篇通讯第一个报道出来,然而这篇通讯却是第一次打破了“某奶粉”的媒体报道潜规则,直接点出“三鹿”品牌,使患儿和家长尽早地了解情况,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规避因继续饮用“三鹿”奶粉而带来的风险。

作者目睹“三鹿”奶粉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的危害,出于职业的社会责任感,顶住三鹿集团公司的公关压力,公开点名报道,彰显了新闻正义,值得称道;东方早报的领导层及时通过审稿,果断刊发,也显现了其在监测环境方面坚守职业道德的勇气。

传媒和它的记者面临复杂的社会事件或问题,除了敏锐的发现问题的眼光外,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敢于客观反映涉及人民生命安危的信息,通报可能的危险情况,这种社会责任意识更为重要。这篇通讯在这方面为全国同行做出了榜样。

第二,调查采访深入,叙述谨慎。问题奶粉曝光之前,“三鹿”集团是中国奶粉行业的龙头老大,如果不认真采访和多方核实,较为随意地点名“三鹿”,对“三鹿”和全国乳品行业的负面影响是将是巨大的。

作者写作之前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采访调查,仅从行文中就可以看到,其采访对象涉及兰州患病婴儿家长、三鹿集团传媒部工作人员、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医生、甘肃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南京患儿母亲、湖北省同济医院小儿科等。采访手段有一线采访、电话采访和借助媒介寻找线索等。通过展现各方当事人对问题的分析,审慎得出怀疑“三鹿”的结论,说服力较强。记者行文过程中,不把话说绝,使用“怀疑”、“可能”等词汇,表明了作者必要的谨慎。即使报道有误,记者和报社有回旋的余地。例如文中第一次点到“三鹿”是这样一段文字:

患病婴儿的家长们怀疑说:“或许和当年安徽阜阳的空壳奶粉致婴儿成为大头娃娃一样,这次的罪魁祸首也可能是奶粉。”

这样的叙述,对于记者揭示这类问题来说,是必须采用的报道的技巧。

第三,采用客观报道方式,注重多方平衡。对于这样一篇可能引发社会轰动,同时也可能带来传媒风险的通讯,作者的写作极为谨慎,除了用词小心之外,还表现在报道的客观与平衡方面。

通讯写作允许适当表达作者的情感,可以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以及某些不确定的量词,也可以适当发表评价性意见。但是客观表达事实,这一点与消息的写作是同样的要求。通观这篇通讯,作者很少情感表达,除了客观叙述外,很注意报道的平衡。通讯中作者在以下两个方面注重了事实的平衡:

首先做到了患儿家长、医院、三鹿集团等三方面的平衡。作者既报道了患儿家长提出的怀疑“三鹿”奶粉可能是婴儿患肾结石的罪魁的观点,又照顾到了三鹿集团的立场,在文尾特别显著地标明“厂方回应”,陈述了该集团公司强调的甘肃当地质检部门称其产品质量合格的说法。

其次是受害方对“三鹿”不同说法的平衡(事物性质判断的平衡)。文章第一次点到“三鹿”,不是由记者,而是通过家长之口说出对“三鹿”的怀疑。在怀疑和否定“三鹿”奶粉的同时,文章也提到某患儿母亲对于“三鹿”奶粉“价廉物美,牌子也比较老了,吃了放心”的说法。文章还说明:“目前尚不知患儿所使用的奶粉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

(刊于《新闻实践》2010年第1期,此处略有删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