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1(第2页)
[19]果:坚决,不犹豫。自用:凭主观意图行事,不接受别人意见。
[20]倾骇:使……惊骇。
[21]嚣:使……喧哗,吵嚷。
[22]闾巷草野:成语,比喻民间乡野地方。闾巷,街巷。
[23]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社,土神;稷,谷神。
[24]封疆:边疆。
[25]其:难道,岂。天幸:天赐幸运,侥幸。常:恒久不变。
[26]一旦:不确定的时间,忽然。
[27]愿:希望。监:从上往下看。
[28]流俗:此指世间平庸之人。
[29]迂阔:不切实际。
[30]当国:执政,主持国事。
[31]注措:安排处置,亦作“注错”。
[32]祖:根据。此书:指王安石嘉祐三年(1058)提点江东刑狱任满返京述职时所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上皇帝万言书》。这篇上书被梁启超称为“秦汉以下第一大文”,是王安石要求革新变法的具有纲领性的政治论文,也是他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
[33]神宗在颖邸:即言神宗为颖王,尚未登基时。邸,高级官员的住宅。
[34]记室:亲王府属官。
[35]太子庶子:太子东宫官。
[36]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37]翰林学士兼侍讲:翰林学士院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宋代只有资历最深的才士才正式除授翰林学士。侍讲是皇帝经筵官,掌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一般都是兼职。
[38]造朝:进谒,朝觐。
[39]入对:臣下进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40]术:思想,学说,主张。
[41]通知:完全了解。
[42]责难:勉强人做难为之事。
[43]眇躬:旧时帝后自称之词。
[44]副:符合。
[45]悉意:尽心。
[46]庶同济此道:希望能共同成就此事。
[47]拜:授予官职。
[48]制置三司条例司:官署名,变法时的立法机构。
[49]帝为出诲:神宗为此事将吕诲派到外地去做官。出,外放,外迁,离京为官。
[50]韩琦:当时判相州(今河南安阳)。韩琦谏疏,是反对散青苗钱。
[51]司马光:当时任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