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文二则(第2页)
[6]强聒:硬在耳边啰唆,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
[7]见:用在动词前表示言者自己,作“我”讲。后文“见恕”亦同。察:明察,详审。
[8]略:简略。上报:给您写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马光第一封来信后的简答。
[9]重(g)念:再三想想。视遇厚:看重。视遇,看待。
[10]反覆:指书信往来。卤莽:简慢无礼。
[11]具道:详细说明。所以:原委。
[12]冀:希望。
[13]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14]名实:名义和实际。
[15]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里指司马光再三在信中指责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四大罪状”。侵官,指王安石特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负责制定新法是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生事,制造事端。征利,指“青苗法”等新法只是征敛财富的手段。拒谏,拒不接受意见。怨谤:怨恨,指责。
[16]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xū)。
[17]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订。
[18]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
[19]举:推行。
[20]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辟,驳斥,排除。
[21]难(nàn):责难。壬(rén)人:佞人,巧辩谄媚之人。
[22]固:本来。前:预先。
[23]恤:关心。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
[24]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赵顼。
[25]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
[26]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
[27]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商朝原来建都在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常有水灾。为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这一决定曾遭到全国上下的怨恨和反对。后来,盘庚发表文告说服了所有反对者,才完成了迁都。事见《尚书·盘庚》。
[28]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29]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30]度(duó)义: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
[31]是:此处作动词,认为做得对。
[32]膏泽:施加恩惠。
[33]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34]守前所为:恪守前人的作法。
[35]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
[36]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意即私心不胜仰慕。旧时写信的客套语。不任,不胜,受不住,形容情意深重。区区,小,指自己,自谦词。向往,仰慕。
思考与探讨
1。《明妃曲》立意新警,颠覆传统观点,试作具体分析。
2。《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来信批评的一篇辩驳文字,据行文分析,此二人有无私人恩怨?文中,王安石说“某知罪矣”,是在向司马光认错么?为什么?
3。王安石与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为宋代名臣,虽政见相左,但从本专题所选诗文作品来看,风格上二者有何共同特点?联系相关历史知识,探讨其背后的客观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