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节 木球(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五节木球

一、木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木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激烈程度较高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起源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唐代以来流传至今,在该地区回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见图19-2)。

图19-2木球比赛

它的竞赛方法是:竞赛双方每队各出5人在一长方形场地上,每人持一楔形长板,击打一圆柱形木块;场地两端各有一个宽、高各1米左右的球门,运动员通过抢球、传球、射门等方法,以将球攻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

在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是放牧牛羊,放羊的孩童为了节省体力,经常用小石头砸头羊和离群的羊,行进的时候,就用手中的木棍打起地上的石头来管理羊群。大家在一起休息的时候,就互相打,看谁打得又远又准,进而衍生出了木球运动的雏形游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一直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逐步走向社会化和制度化。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专家和学者对木球项目进行了挖掘、整理和选送,在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次表演,由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对抗性、观赏性和趣味性,所以备受人们关注。1991年在广西南宁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木球正式被确定为竞赛项目。

二、木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木球运动具有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激烈程度高等特点,比赛形式变化多端、胜负难测,场面极具戏剧性。再加上基本技术动作较难掌握,战术运用的成功率忽高忽低,因此给木球运动增添了趣味性和戏剧性色彩。

木球运动复杂多变的特点,要求每个队员思想高度集中,需要具有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和协调配合的能力。木球运动的技术动作由跑、击打、蹲起、闪躲等基本技能组成,因而能促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木球技术

木球基本技术是木球战术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基本技术作为教学与训练的重点,反复学习,精益求精,打好基础。

(一)进攻技术

首先学习适合自己的正确握拍方法,学习运球技术,熟悉球性,再学习传、接球技术,传接结合,射门技术和防守技术。

木球运动员的基本姿势为: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前后错出一脚,屈膝弯腰,重心落于两脚之间,手持拍。木球运动员持板的形式有双手持板和单手持板。

1。运球

运球是指运动员在跑动中以手腕的转动,用击球板的板头,在球的周围连续不断地轻轻拍击,使球在击球板的控制之下随人体运动的触球动作。

运球要领:首先以身体阻碍对方抢断球的路线,击球时不做预摆动作,在击球板与球保持尽可能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利用腕关节的旋转动作将球向前拨推。

2。传球

传球是利用手臂和腰部力量,由向后预摆开始,转腰发力,既而挥臂使击球板向前将球击送出去,其中包括沿横轴传球法和沿纵轴传球法。

3。接球

接球是指对来球的控制,分为接地滚球、膝关节以下球和膝关节以上球。

接地滚球时,来球速度较慢,力量较小,应持板主动迎球,触球的瞬间转动板面角度,并按自己的传球方向拨球。

4。射门

预摆动作要短暂,利用垫步或侧滑步调整步点,侧身扭腰转体,挥摆击球板,板头不超过肩部,用击球板的板头击球将球击入球门。

(二)防守技术

1。抢断球

正面抢球时,两脚开立,两腿微屈,上体前倾,身体重心下降并落于两脚之间,面对对手。当对手拨球离板时,迅速跨步阻截对手前进路线,并用击球板触球。侧面抢球是与运球者平行跑动或从后面追成平行时,身体重心稍微下降,同时身体接触一侧紧贴对方身体,冲撞对方身体,使其身体重心失去平衡,从而乘机抢球或破坏对方运球和传球。

2。封堵射门

(1)位置选择:封堵队员防守位置选择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球的得失。封堵队员正确的防守位置一般在球门与射门队员之间,从射球点看球门,球门应该被封堵队员挡住的位置上。不管怎样移动其位置,都应使自己始终保持在球与两球门拄所成夹角的分角线上。

(2)移动:封堵队员防守时,要经常以快速灵活的步法移动,使自己始终保持正确的防守位置,随时准备封挡对方射门的球。

上步时,前脚向前移一小步,后脚迅速跟进,重心落于两脚之间;撤步时,后脚向后撤一小步,前脚迅速撤回,重心保持在两脚之间;当球由一侧转移到另一侧小角度时,为便于封堵,应迅速以两脚为轴转动两腿及髋关节,使身体朝向转为另一侧;同时,持板手前手沿板柄滑至后手处握板,接着后手与前手交换,迅速沿板柄前移握板。

3。封挡

两脚前后开立与球门线平行并下蹲,使后腿膝关节落于前脚踝处,勿着地,两腿间尽量不留空隙;同时上体侧转,面对球的方向,双手持板,板头在前腿前面,使身体和板尽可能地大面积的挡住球门。

四、木球技战术练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