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刘麻子(跑过来)你们回来啦?点头啦?好!来见见总管!给总管磕头!

康顺子我……(要晕倒)

康六(扶住女儿)顺子!顺子!

刘麻子怎么啦?

康六又饿又气,昏过去了!顺子!顺子!

庞太监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静场。〕

茶客甲(正与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欣赏指南】

一、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老舍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开始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当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初期被迫害离世。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茶馆》等二十多个剧本。

二、《茶馆》的创作

三幕话剧《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曹禺誉之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描绘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三幕戏分别截取三个横断面,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揭示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茶馆》第一幕描绘了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被杀害那个黑暗时代的社会生活。话剧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吃洋教的流氓地痞横行、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

三、内容分析

《茶馆》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侧面透露”的艺术构思,“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茶馆》表现的是社会重大主题,但剧中却没有一个政治风云上的达官贵人,剧作选择茶馆作为社会窗口,让三教九流,不同阶级、阶层的人物自说自行,各自展览,从而折射出特定时代的风云变幻。剧中的冲突是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剧情发展的动力不是舞台的戏剧冲突,而是茶馆外的社会。“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是一幅流动的社会历史风俗画,也是浓缩的社会生活现状。

二是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剧作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其中贯穿全剧的最主要的人物有三位:常四爷、秦仲义、王利发便是刻画得最为鲜明的人物。常四爷是爱国者的形象,他热爱祖国,痛恨洋人,痛恨腐败无能的清王朝。对穷人,对弱者,他慷慨相助,对特务、爪牙、地痞流氓充满蔑视,勇于抗争。他敢于憎,敢于怒,敢于当众宣布“大清国要完”,是个有血气的硬汉子,是正义和反抗力量的代表。秦仲义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试图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体现了新兴阶级的锐气。王利发在第一幕里也成功地显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他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在强者面前,他忍气吞声;在弱者面前,他虽无害人之心,但却没有多少同情心,是圆滑自私的小业主的典型。

三是精妙的语言表现艺术。剧作语言简洁明快,幽默含蓄,富有个性化,概括力强。三言两语即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字里行间流溢着浓郁的北京地方文化色彩,充分显示了作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深厚的艺术功力。

雷雨(节选)

曹禺

第二幕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周朴园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

周朴园(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嗯。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你的女儿?

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章节目录